第七章 傳說

給不給,是個問題

但是戰爭並沒有遠去,天下依舊不太平。

人們心裏的欲望還在龍騰虎躍。有些債要還,有些人要清算,一切的一切都難逃宿命。

這一回,孫權就認為劉備該還債了。劉備當初借荊州時,說取了西川,便還荊州。現如今已得巴蜀四十一州,已是兵強馬又壯。所以要回荊州,不僅是利益的考慮,也是出於軍事安全的考慮。當今世界,平衡不能被打破。所謂軍事安全,就是要維持這種平衡。

但是,劉備會還荊州嗎?

沒有人知道。

就像這個世界上的很多承諾,說的時候熱淚盈眶,言之鑿鑿,可真要履行承諾時,卻沒有幾個人可以做到痛痛快快、心甘情願了。

張昭想到了一個法子。

曲徑通幽。

當通過正常途徑不可能要到一樣東西之時,張昭以為換一個角度和進入的路徑也許可以要到。

不錯,是諸葛瑾。

諸葛瑾很老實,才華也不及他弟弟諸葛亮,但是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和荊州有關聯。

這樣的邏輯關系聽上去很無厘頭,起碼在孫權聽來,那是一頭霧水。要回荊州,跟這個一直很窩囊地待在東吳的諸葛瑾有什麽關系呢?他想不通。

不過很快,他就想通了。

張昭幫他想通的。

張昭說,劉備所倚仗的人是諸葛亮。換句話說諸葛亮的利益關切也就是劉備的利益關切。如果我們將諸葛瑾一家老小扣為人質,令諸葛亮痛不欲生,你說劉備會不會交出荊州?

張昭笑眯眯地說完了這話,孫權卻一股冷氣頓上心頭——陰,實在是陰!這要多大的聯想力才能達到這個結果啊……所謂由此及彼,有的時候就是從火星到水星,表面上看沒有共同點,可要較真兒,它們不都是一顆星嗎?

只是孫權還有些於心不忍——諸葛瑾老同志了,人也老實,窩囊是窩囊了一點,但是對東吳還是忠心耿耿的,現在說綁架就綁架了,是不是有些狠?

張昭沒有回答孫權的這個問題,而是讓他“我猜我猜我猜猜猜”:是諸葛瑾重要還是荊州重要?

孫權恍然大悟。

諸葛亮見微知著。

當他哥哥諸葛瑾千裏迢迢來到西川站在他面前時,他就知道孫權要幹什麽了。

這從諸葛瑾的一臉愁容可以看出來。他的妻小已然成為孫權的人質。

這個世界,任何荒誕的事情都可以發生。對於這一點,諸葛亮已深信不疑。他只是覺得,哥哥的妻小其實並不會出什麽問題。孫權只是做出個姿態而已,目的不在人而在荊州。

荊州給不給,這是個問題。

大問題。

也是個敏感的問題。諸葛亮已然不好回答了。因為已經牽涉到他的個人利益。現在能回答這個問題的人只有劉備。

他是第三者。雖然也是利益攸關方,但是只有劉備才可以做出決斷——給,還是不給?

給不給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在劉備心裏,是荊州重要還是諸葛亮重要。劉備很快做出了判斷——地是死的,人是活的,諸葛亮很重要。

且不說治蜀諸葛亮不可或缺,單就未來攻城略地而言,又怎能離得開他呢?所以劉備想用荊州換諸葛亮對他的感情,換他對自己的耿耿忠心。

諸葛亮卻拒絕了這筆交易。

不是不領情,是沒必要。

諸葛亮以為,世上任何東西都有定數。荊州最終屬於誰,不是孫權說了算,也不是劉備說了算,而是老天爺說了算。

而他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自然知道天意的微妙所在。他建議劉備,只給一半荊州——將長沙、零陵、桂陽三郡還給孫權。諸葛亮並且信心滿懷地相信,這還只是名義上的還,因為孫權最終將什麽都得不到。

諸葛亮的自信滿滿,毫無疑問打動了劉備。事實上他也別無選擇,要麽做一個天大的人情,舍棄荊州令諸葛亮終身感恩戴德,要麽就讓諸葛亮去玩,將荊州當做玩具與孫權過招。

反正天塌下來有諸葛亮頂著。劉備並不害怕。

歷史的陷阱

諸葛瑾以為自己有所收獲。

雖然在劉備這裏他沒有拿到整個荊州,卻也拿到了一半。

或者說一半荊州的合同。劉備給他寫了個條,讓他憑條子去關羽那裏做個交割。

諸葛瑾沒想到,自己接下來卻遭遇了執行難——他到荊州找關羽,關羽卻拒絕交割。給出的理由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諸葛瑾又回頭找劉備。劉備按照諸葛亮的計謀跟諸葛瑾玩太極,打哈哈說等他取了東川、漢中諸郡後,再調關羽去守,到那時就可以向他交付荊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