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俘獲的獲還是收獲的獲(第4/5頁)

離間計、苦肉計、將計就計,周瑜“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這是周瑜的英氣和豪氣,也是諸葛亮的英氣和豪氣,因為他盡在掌握,並且略勝一籌。

所以周瑜臨死前才有如是感嘆——既生瑜,何生亮。

相比之下,孟獲就差勁多了。諸葛亮給他設的局他無所不鉆。包括故意在林地裏連營紮寨,包括故意請他閱兵賣個破綻,孟獲都興致勃勃地一探究竟,不以為是計。

而孟獲設計的計謀都是小兒科,什麽裏應外合、夜半襲營、火燒連營等等,這都是諸葛亮玩剩下的,只能讓諸葛亮啞然失笑。

的確,世界上沒有新鮮的計謀,但拜托,能不能用點心,將計謀活學活用一下好不好?

孟獲卻一臉的不服氣。

這真是一個對抗到底的男人。似乎輸贏對他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對抗。

永無止境的對抗。

並且每一次對抗,他都能找出不服輸的理由。比如這一次,他給出的理由是——這是我弟弟貪杯誤事,導致我的裏應外合計謀失敗,所以不是我的錯,是我弟弟的錯。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一定會馬到成功的。

諸葛亮簡直無語了。在這個世界上,一個人不服輸有千萬條理由,服輸卻只有一條理由:從心裏放棄抵抗,不再對勝利抱有幻想。

很顯然,孟獲對未來可能的勝利還是抱有幻想的。所以每一次失敗,他都能找出各種各樣的理由怨天尤人,唯一不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

就像我們中間的很多人,不肯為自己的失敗負責一樣。

諸葛亮決定,再放。此時他已是三擒三縱孟獲,看孟獲已然是彀中人,所謂黔驢技窮,諒此人將來也玩不出什麽新鮮的套路,他只是陪他玩罷了。

陪他一步步認清自己,終究是庸人一個,而所有種種的自命不凡,終究是水中月、鏡中花,虛幻得可笑。

你以為你是誰?

諸葛亮含笑不語看孟獲,刹那間天機通透。

孟獲又回家了。

這一次他的心情顯然不是很好,畢竟被諸葛亮捉拿了三次,又受教育無數,自尊心已是大受打擊。

便惱羞成怒,要鹹魚翻身。他放下種種身段,派心腹之人攜各種金珠寶貝,前往八番九十三甸等處以及蠻方部落去借兵。

借數十萬兵。

雖然這些兵們東拼西湊,整體戰鬥力不強,孟獲對他們又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但孟獲相信,他還是可以制造奇跡的。

因為有了資本。

鹹魚翻身的資本。

孟獲是個革命的樂觀主義者,不僅能為自己過往的失敗尋找各種開脫的借口,以增加前行的勇氣,還能為將來可能的勝利尋找理由。

哪怕是牽強的理由。

比如這一次,他就認為自己非勝不可,因為大部隊來了。幾十萬兵,幾十萬熟悉當地地形的兵在他掌控之下,他就一定能夠帶領他們打敗諸葛亮的蜀兵們。

孟獲以為,諸葛亮帶領蜀兵們勞師遠征,一直跟他玩躲貓貓的遊戲,勝利來得太輕而易舉,便一個個都成了驕兵。所謂驕兵必敗,孟獲相信,這次無論如何也該輪到諸葛亮失敗一次了。

否則,也太沒天理了吧。

計謀背後有潛計謀

諸葛亮成了縮頭烏龜。

當孟獲帶領他的大部隊雄赳赳氣昂昂地開到蜀軍陣前時,他驕傲地發現,諸葛亮把頭縮了回去。

不敢打了。高掛免戰牌。

盡管蠻兵們輪番罵陣,極盡侮辱之能事,諸葛亮還是下令緊閉寨門,不許出戰。

孟獲笑了。

如釋重負地笑了。

志滿意得地笑了。

諸葛亮手下的將領們卻哭了。那是憤怒之哭,他們紛紛找到諸葛亮要求出寨決一死戰。

諸葛亮不許。

在諸葛亮看來,一個將領是否敢決一死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什麽時間或者說時機去決一死戰。比如說這次,蠻兵初來,氣勢洶洶,是決一死戰的好時機嗎?

錯!

所以諸葛亮需要將領們忍耐。

有時候忍耐比沖動更重要。忍耐是人生的必修課,學會忍才能有所得。諸葛亮諄諄教導他的將領們。

便忍。忍到蠻兵懈怠時。

經過幾天的叫陣之後,蠻兵們大多疲憊不堪了。人世間的遊戲講究互動。一方興致勃勃,另一方毫無反應,那是很無趣的。

諸葛亮要的就是這樣的無趣。

他對同志們說,現在時機成熟了,可以行動了。

諸葛亮所謂的行動卻是撤退。他下令棄寨而走,退過河北;同時拆去浮橋,移到下流,以渡趙雲、魏延的軍馬過河來接應。

這裏面真是大有玄機。只是諸葛亮手下的將士們看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