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歐洲戰爭

法王路易十四不能容忍詹姆斯被篡位一事,計劃重新將這一牽線木偶扶上王位,由此英法兩國於1689年7月正式開戰。此時,不列顛內部的分裂尚未彌合;政府和海軍的高層中支持詹姆斯的人不在少數,他們不齒威廉的篡位行徑,意欲幫助詹姆斯復位。與荷蘭一樣,法蘭西也是一個海軍大國,同時還是大陸上距離英國最近的國家,但是英荷戰爭與英法戰爭尚不可相提並論。法國對海洋貿易的仰賴程度較荷蘭要低得多,英國不可能僅憑海軍就將其打敗。相較於荷蘭和英國,法國的獨裁政府更為高效,國內又少有矛盾鬥爭。法國能夠征召的軍隊,在規模和效率上都讓英國望塵莫及。因此,要想打敗法國,英國必須要在大陸上尋找可靠的同盟軍。

就單論海戰,英國也難以觸動法國核心。對戰荷蘭時,英國只需端坐於其出海口,掐斷荷蘭與世界聯系的咽喉,便可穩操勝券。但是法國的港口遍及大西洋和地中海漫長的海岸線,封鎖起來格外費時耗力。與荷蘭一樣,法國也建立了龐大的海外帝國,因而切斷其大陸和海外領地之間的聯系是英國必然的選擇。另外,法國在地中海地區的海岸線相對孤立,英國若想牽制法國海軍,還需在此花心思,建基地。

1689年的問題有點兒棘手,因為法國此時的海軍規模已經與英荷相當,關鍵是法國還培養了一名偉大的海務大臣。與佩皮斯一樣,讓-巴普蒂斯特·柯爾貝爾(JeanBaptisteColbert)的身家背景也不顯赫。與佩皮斯不一樣的是,柯爾貝爾全然是個工作狂,絲毫不會被周遭俗世所擾,金錢和消遣都不在其考慮範圍之內。柯爾貝爾近乎從零開始營建法國海軍。他在荷蘭訂購、建造船只;在法國本土的造船師出師之前,一直引進國外優秀的造船師(其中包括佩皮斯的好朋友安東尼·迪恩)。他頒布了《航海章約》(InscriptionMaritime),至少從公文上看,他建立了比英國公平、有效得多的征兵制度。他還創建了最低從軍校學生[或海軍衛兵組織(GardesdelaMarine)]起的完整而規範的海軍級別。雖然柯爾貝爾於1683年去世,但是他給法國留下的是一支強大的海軍,擁有豐富的對英、對荷作戰經驗。到1689年戰爭開始的時候,法軍有93艘戰艦,而英軍要算上佩皮斯新建的30艘,方能勉強與之抗衡;荷蘭的戰鬥力更是只及其一半。

雖然雙方的主戰場在佛蘭德(Flanders),但由於詹姆斯從愛爾蘭登陸,尋求天主教徒的支持,因而早期很多小戰役都在愛爾蘭進行。5月1日,法國軍隊護衛一支艦隊駛出愛爾蘭西南部的班特裏灣(BantryBay)時,與赫伯特上將(AdmiralHerbert)率領的一小支英軍狹路相逢。短暫交火中,雙方都未盡全力,因而損失也都不大。1690年,當另一支法國艦隊行至英吉利海峽,計劃封鎖泰晤士河,以防英荷兩軍會師時,英國予以堅決的反擊。法國大敗,英荷艦隊占領海峽。雖然法國艦隊在數量上要有優勢,但是女王仍命令托靈頓伯爵(EarlofTorrington)迎戰,認為“避戰之損失將遠超投身此役”。兩軍於1690年6月30日在比奇角相遇——法軍艦隊擁有戰列艦73艘,而英荷聯軍只有56艘。荷蘭小分隊充當先遣,全力以赴,而英國的兩支分艦隊負責留守待命。此次戰鬥中,荷軍只損失1艘船,之後的戰鬥中也只損失3艘,但是托靈頓決定將艦隊撤離到泰晤士河口的貢弗李特。英國唯一受損的船只是配備70座火炮的“安妮”號,這艘戰艦是佩皮斯制造的30艘之一,其船長為約翰·泰瑞爾(JohnTyrrell)。托靈頓曾下令讓它撤離險境,但是戰後第二天,船長報告說:……

傷亡上百人。主桅、後桅、斜桁均破裂粉碎,前桅更是被炮彈擊飛。勁風巨浪中,船身連中6炮。我爬上中桅,試圖以其充當應急前桅,但是方帆太小,不能匹配。風吹東偏北22.5°及東北方向,法軍順風起勢。而我方船只就被老天爺遺棄在敵軍的猛擊之下。1

到7月3日時,天氣越發糟糕,漲潮時“安妮”號在黑斯廷斯擱淺。泰瑞爾寫道:“我中槍倒地,被潮水沖上了岸,退潮時,人們可以圍著船走動。如果法軍炮船不曾乘勝追擊至此,我定會全力保其周全。”願雖如此,泰瑞爾還是沒能逃過法軍的襲擊。5號,法軍在拉伊(Rye)海岸造成了不小的恐慌,據當地商人塞繆爾·吉克(SamuelJeake)回憶:“……他們來此就是為了焚毀、劫掠這個鎮子……”2泰瑞爾船長下令焚毀“安妮”號,直到今天,潮落之時,“安妮”號的殘骸仍然依稀可見。

1690年6月的比奇角戰役中距離觀察者最近的英荷小分隊。右側的荷軍完全投入戰鬥,英軍的中央分艦隊還沒有投入。(作者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