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在朝鮮 第八十三章 最後一戰(完)(第3/5頁)

其實,徐一凡也是最近才知道兩人大搖大擺的到了天津。不過也是一笑,只是指示唐紹儀有所開支,實報實銷,沒有限制罷了。他在天津的私宅,也給倆人當行轅。現在他的心思,都在遼南那場戰事當中。

此時在徐一凡的私宅裏面,正有一位客到。張佩綸和唐紹儀兩人都換了便裝,和他在花廳當中茶晤。

此客正是北洋財神盛宣懷。津門現在的風潮,似乎沒有影響到這財神爺半點。到了他這個地位,怎麽去鉆營都顯得有些丟人,不如曠達些。只是閉門練字讀書,沒事來拜望一下張佩綸,再給張佩綸的夫人,也就是李鴻章的幼女捎些禮物。這叫做犬馬戀主,高尚著呢。

“幼樵,中堂的女公子可好?中堂沒有書信過來給女公子麽?這次中堂看來真是看開歸養去了,對咱們這些北洋舊部也沒一封信來,灑脫,灑脫!”

談了點兒風花雪月,盛宣懷哈哈一笑,扯到了張佩綸夫人,一副淡定的樣子。張佩綸也是宦海沉浮那麽些年,什麽場合沒見過。也有耐心陪著盛宣懷扯閑篇兒。

“托福托福!拙荊甚健。只是盛大人送的東西太多了,這情分消受不了——中堂何嘗有信來!現在他老人家是出雲野鶴,正是浩然有歸志的時候,如何念得到咱們這些紅塵俗世中打滾的利徒?說不定還在笑話咱們還看不穿呢!”

盛宣懷只是笑,手指無意識的敲打著面前茶托兒。唐紹儀瞪著眼睛聽他們言不及義的閑話好久了。張佩綸此次來,目標就盯著盛宣懷一人。他既管錢,又是北洋洋務領袖。抓著他,這兩頭都跑不了。唐紹儀倒是同意張佩綸的做法。徐一凡那裏不要兵,不要將,禁衛軍已經足夠。缺的就是文官和洋務人才。這些都是經營兩江跑不了的。錢財上面,他一直靠著南洋接濟,也不是長久之計。盛宣懷財神之目,北洋家底都在他手裏攥著呢。將來經營兩江,這人才和錢財,都是少不得的東西!再說了,朝鮮太小,而兩江又是風氣通達,交通便利,資源豐盛之地。他還想真正在兩江開始他那個建設洋務的夢想呢!

可是這些天下來,在盛宣懷身上花的功夫可以算是白費。這小子心肝七八十竅都有,他們去拜盛宣懷就見,他們下帖子邀請,盛宣懷就來。偏偏卻言不及義,什麽實在話都沒有。眼瞧著局勢,大帥可能很快就要南下了,還捉不住這只狐狸!

他官場道行比盛宣懷張佩綸淺很多,這個時候兒再也按捺不住,一拱手就道:“盛大人!”

盛宣懷忙按住他行禮的手:“少川,叫我杏蓀就是,私房之地,還叫我盛大人,現在你已經是布政使的銜頭,兄弟不過是津海關道,你叫我盛大人,是不是還要兄弟給少川兄站班?”

唐紹儀尷尬一笑,在朝鮮,什麽事情都是令行禁止,直來直去,回了國內,每次用力,仿佛都碰在棉花包上,讓人郁悶得出奇!

雖然如此,話還是要說:“杏蓀兄,兄弟二人負大帥所托,正是招攬英傑。大帥念茲在茲,唯杏蓀兄一人。北洋已然解體,中堂亦無歸志。新北洋大臣劉坤一,素來和中堂有隙。更別說京城親貴,不知多少人眼紅杏蓀兄!匹夫無罪,懷壁其罪!我大帥崛起海東,正是有為之時,兩江天地甚闊,足可讓兄台展布。若得我兄一言,唐某此時位置,將拱手以待兄台!”

張佩綸在旁邊聽著,微不可見的搖搖頭。盛宣懷臉上笑容也冷了下來。只有唐紹儀肅然起立,一揖到地。

室內安靜了半晌,盛宣懷才沉吟道:“少川兄,你是實在人,兄弟也不和你說那些繞來繞去的話了……徐帥即將南下,是不是?所以少川兄才如此急切,要兄弟一句實在話,是不是?”

唐紹儀起身看了一眼張佩綸,卻看他轉過頭去,盛宣懷這兩句話問得實在,正在節骨眼上,讓他無法不答。當下就是一笑:“大帥心系國戰,正在遼南,當面倭寇未靖,如何談得到南下的話?”

北京朝廷從來不是一個能保住密的地方,可以通天的人太多,喜歡出賣些風雲雷雨的人也太多。京城消息,傳到天津再方便不過。這裏也已經傳開了,朝廷得了遼南正面宋慶依克唐阿兩軍效力,已經打算將遼南戰事拖下去!戰事不能速決,徐一凡的地位就有些不尷不尬。這是在逼徐一凡去位,離開遼南肘腋之地。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現下也在緊鑼密鼓的和各國公使在磋商和談條件,聽說要將朝鮮拿出來大家分分,趕緊了結這場戰事。

消息傳來,張佩綸和唐紹儀會商,也覺得這個時候徐一凡應該果斷抽身。這次戰事,該撈到的好處已經全部撈到了。遼南日軍如何,最後和談成效如何,小鬼子會不會鹹魚翻身占點便宜,已經用不著管了。雖然不能將扶危定難的功臣當到底,可是也壞不到哪裏去。朝鮮本來就是暫居之地,趕緊收拾一下,遷到兩江,可為之處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