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在朝鮮 第八十三章 最後一戰(完)(第4/5頁)

知道內幕的人,也無不這樣看待。不少人還在背後冷笑:“什麽舉國皆降他獨不降,還不是為了名聲地位?這個時候兒,倒要瞧瞧他該怎麽辦?照這樣看,兔子是他的孫子,該跑得比誰都快!還能在那個地方把自己身家性命都壓上去?反正朝廷這些年的戰事,都是清楚不了糊塗了,這次面子上夠過得去了,還想怎麽樣?”

在這個風氣開通,消息靈便的地方。本來繃足了勁兒的民氣也有點低落。大家都想瞧著徐大帥怎麽將鬼子收拾幹凈,但是現在放出了各國調停,朝廷準備收手的風聲。大家夥兒也覺著泄氣。一個強盜沖進你家,燒了房子殺了人,你就還了一個大嘴巴,然後就這麽算了?

可是也不能指望這位海東徐帥真的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現在的督撫,實力就是本錢。有本錢的,朝廷就客客氣氣。總不能讓徐大帥落一個沒好下場吧!

眼見著這場甲午春夢,又將一如既往的被風吹去。

更可悲的是,就連徐一凡體系內的唐紹儀和才加入的張佩綸,也是這麽想。

聽到唐紹儀硬努著說出來的話,盛宣懷只是微笑:“少川兄,稍安勿燥。換了誰,都會這個時候趕緊南下的。這混水,不淌也罷……只是兄弟想,天下名臣大帥,格局氣量應該都差不多吧?兄弟橫是沒什麽要緊的,這一輩子,不過如此罷了。中堂既去,兄弟也無心仕途了,等朝廷擺布吧!雨露雷霆,皆是天恩,兄弟等著罷!”

言罷,他瀟灑起身,長揖作別。他這沒頭沒腦的話唐紹儀沒聽明白,呆呆的跟著張佩綸送客出去,在門口還看著盛宣懷和張佩綸拉著手親熱的寒暄了兩句,這才上馬車而去。

“盛杏蓀,這就算拒絕我們了?”在門口,他仍然在發呆,喃喃自語著這句話。

張佩綸神色悠遠,淡淡道:“杏蓀,聰明人哪……你還沒聽明白他背後的話麽?天下名臣大帥,氣量格局不過一樣……大帥南撤下來,是題中應有之意。緊要關頭,無非想著自己而已。既然大家都一樣,他又何必賣身投靠?與其壞了名聲,不如留在這裏,鉆營哪裏都是一樣……”

唐紹儀一下臉漲得通紅:“大帥怎麽能和那些人一樣!”

張佩綸搖頭苦笑:“朝鮮死戰,因為朝鮮是自己的地盤。天下皆降,大帥獨不降。這是行險博取自己聲名。現下好處都到手了,真正面臨抉擇,是人,都會選擇確保實力和地盤吧……”

徐一凡比根基,比實力,天下督撫,強過他的有。可是他卻能做到天下督撫未能做到的事業。神話般的崛起。原因就在於他秉正道而行,雖然不乏權謀。可是他的所作所為,卻給這黑屋子透進了一絲光芒!如果他到了此處,卻仍和天下督撫一般,他又憑什麽,來爭奪這人心,這氣運?

唐紹儀知道張佩綸說的是實話,卻又難以接收。這麽一場轟轟烈烈的戰事,膏血塗遍東海,難道就這樣結束了?難道就這樣清楚不了糊塗了?他想反駁,卻不知道從何說起。大家看來都從這場戰事得到好處了,徐一凡也不例外。家國破碎,英魂百戰而死,不過就是轉眼即忘的烽煙……

徐大帥會不一樣的!

他咬咬牙齒,瞪著張佩綸。張佩綸卻悄然轉頭,向北而望:“整個天下,都在看著呢……那聲不降,在黑屋子裏面透出一絲亮光,可是危機一過,轉眼間還是黑暗一片。有心人都在等著那一聲春雷。可是誰也不知道,究竟會不會等到……”

※※※

就在李雲縱的小小縱隊,已經翻身上馬,準備發起決死沖擊的時候。

負責斷後的吉田清一中佐正站在一輛丟下的馬車上,壓著嗓門兒不住的揮動胳膊:“動作快!保持肅靜!”

第一旅團五千人,福岡二四聯隊一部一千余人,在這麽狹窄的地域內緊急換防。還是在黑夜中,更重要的是,不能驚動對面的守軍!

雖然他很有信心,這次緊急後撤絕不會給對面安安靜靜的禁衛軍發現,抓到這可乘之機。但是不知道為什麽,寒冷的夜風當中,他脊背上仍然滿滿的都是冷汗。

帝國已經傾盡一切在掙紮求生了。這最後的機會,絕不容有失!

他向西看了一眼,又加倍兇狠的下達著命令。區區一個人而已,居然能將帝國逼到如此地步……也幸好這個清國,也只有這麽一人而已!

緊張的行動,已經讓撤退換防的隊伍交織在一起,發生了混亂。敵前撤退,乘夜換防,本來就是高難度的行動。日軍官兵擠擠撞撞的已經匯聚成亂流,前進艱難,後退也艱難。聲音也大了起來,互相都在爭道。車子歪倒在路邊,重武器丟了下來。不時還有基層軍官大聲罵娘。每個人都是又沮喪又疲憊,誰都不理解為什麽要撤退。撤走的,留下的軍官都是一肚子火,懶得去管。撤不成最好,都是那個膽小鬼國賊大將搞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