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鼎之輕重 第四十六章 談判(七)(第2/5頁)

張佩綸正坐在徐一凡的旁邊,看著徐一凡的神色又變得有點古怪,知道這位大帥不知道又想到哪裏去了。反正,總是憋著害人的。他在心底長嘆一聲,也有點郁郁,馬江之後,他遣戍新疆,往日驕狂,已經是洗得幹幹凈凈。李鴻章收留他,他在北洋生活優裕,那裏又風氣開通,他有大把的時間讀大量的書,來認識這個世界。徐一凡此次來上海,他自以為盤算已經至矣盡矣,蔑以加以,也稱得上忠心耿耿。甚至存了讓點利益給英國人的心思之後,他主動為徐一凡擔起壞名聲來的心思。

反正他張佩綸是什麽都見識過了,了不起再回家閉門讀書。

可是這個時候他才發現,徐一凡的見識,實在是高他數倍有余,英國人果然摸上門來了,首相特使,就坐在江順輪局促的大餐間裏頭!

隱隱以徐一凡謀主自詡的張佩綸內心裏現在滿是挫敗感,雖然徐一凡讓他作陪於這麽重要的場合,可是他一句話也不多說。只是沉浸在自己的心思裏頭。

泱泱華夏,每逢末世,或者氣運衰微到了極處的時候,總有天生英傑命世。這片土地這些年遭逢的卻是歷史上從未曾有過的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既有滿清這樣的種族政權,又有西方列強也從未有過的各方面都極其強大的敵人環伺在側。華夏元氣崩頹,國人也第一次對自己的文明失去了信心,茫然的尋找出路。也正因為如此,才會有徐一凡這樣大不一樣的英雄降世?

可是瞧著他老憋著壞笑的樣子,怎麽也不像個英雄呢……

有句笑話說的是,兩個英國人在一起,對坐一天能不說話。因為沒有介紹他們認識的人,英國的紳士絕不會主動開口搭腔。三個英國佬雖然乘夜趕了過來,可是現在這個架勢,倒和這個笑話有點差相仿佛。這種情勢,何伯辦了幾十年外交,也可是沒碰到過。

三個英國佬只是在那裏淺淺的喝著咖啡,倒不完全是為了矜持。而是一時真不知道怎麽開口。徐一凡那封信,一下點到了沃特斯此行的要害,東亞的清帝國和日本在一場戰事之後雙雙失去力量,帝國在亞洲針對俄國的布局一下空了好大一塊下來。白廳瘋狂的在尋找著彌補這個局面的措施,徐一凡這個遠東土著軍閥的崛起,自然就進入了他們的視線。正好徐一凡通過何伯謀求接觸,所以才有沃特斯這閃電一般成行的速度。

即使沃特斯來得如此急切,但是說實在的,不管是他還是何伯,都對於徐一凡並不太以為意。以為他在如此局勢下,只有乞求大英帝國的恩惠。可是今夜徐一凡的做派,特別是那封信,一下就讓他們再也輕視徐一凡不得。能對世界局勢有如此深入的了解,能對大英帝國亞洲布局政策如此熟悉,那麽這個人在東亞的土地上,就絕對屬於人傑一流!

他的實幹能力已經被他的行動所證明,以一支孤軍擊敗了大半個日本陸軍,怎麽也不能說是無能之輩,再有這樣的見識和眼光所配合,眼前這個年輕得過分,舉止完全是西式的徐一凡的分量,難道還掂量不出來麽?久在中國,熟悉大清內情的何伯甚至可以斷言,整個北京城,沒有一個人可以當這徐一凡的對手,在這生氣勃勃的年輕人面前,北京城再高大的城墻,也不過就是在他的馬靴下一踹即倒,他徐一凡有很大的可能,掌握這個帝國未來的命運!

這個時候,原來威逼誘惑手段,甚至可以以一種冷淡的態度接受這個遠東軍閥效忠的打算,就全然落空。而他們還沒想好,這個時候該用一種什麽樣的態度和徐一凡打交道!

想到這裏,何伯忍不住恨恨的看了一眼巴納德,又看了一眼沃特斯。

巴納德的混蛋在於他是上海領事,天然就有搜集清帝國東南省份變動情報的責任。而對於徐一凡這麽一個人物,他只有幾份輕描淡寫,含糊其詞的報告,還不知道是在那場酒會過後匆匆塗抹而就的。這樣的人,再不適合待在這樣重要的職位上面了。

對沃特斯的怨氣卻在於,姓索爾茲伯理的人,滿腦子除了對付俄國,就是對付俄國。這位沃特斯特使看到徐一凡信上俄國兩個字,就沉不住氣的拖上他們匆匆來到了這江順輪上頭!

在亞洲,除了對付俄國,還有其他那麽多重要的事情。在這位年輕特使的眼中,他們這些服務於遠東的外交人員,似乎在忙著的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而他們才是在做真正的大事情。這片土地如此巨大,人口又遠遠超過俄國,在這幾十年殖民地外交生涯當中,何伯也深深的了解到在這數萬萬看起來似乎麻木愚昧的人民深處,隱藏著怎樣一種堅忍和能力。他的外交生涯,一直在分化這個國家,培養這個國家的精英階層對於白人內心深處的那種畏懼敬仰,甚至他還不惜有的時候違背外交原則,對於大清帝國那個異族政權表達出某種程度上面的支持……一旦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的力量爆發出來,也許就會是白人對這個世界統治的末日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