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鼎之輕重 第五十一章 包攬把持(第4/7頁)

至於切身於新政的其他事業,如教育,選官體制,勸業,警務,交通郵傳……當初他在上海指點江山的時候,認為是一旦操權,這些都是切迫必辦之事。現在卻提也不提。只是將大清中樞還有行政能力的衙門全部集中在新總理衙門手中,集中精力辦理籌餉練兵之事!根本穩固,才談得上其他進一步改革的政策!

清流盤踞的禦史科道這些,他也碰都不碰。這些人嘴巴大,還不如先養著,省得麻煩。

關於遍布大清中樞旗員的問題,他也和軍機處幾個滿軍機反復商量過,拿出來的法子總算說得過去。各衙門不再死守滿員編制的舊例,每個衙門滿漢各配一套班子,薪水靡費就不用說了,可是滿漢兩堂官互相扯皮,就不知道要誤多少事情!現在他的態度,就是要通過新總理衙門包攬把持一切,營造出幹擾最小的情況,集中精力至少先渡過眼前難關!

滿員如果失了差使,但凡是五品以上,都送到新成立的國族宗室臨時差遣衙門裏頭養起來,至少待遇不會少他們的。

旗人的旗餉制度,其實也算是人事制度。譚嗣同很聰明的暫時繞開這上頭,真要對著這上面開刀,他譚嗣同是真的不知道死於何所,更別說要幹一番事業出來了!

他算了算,現在朝廷能夠掌握的收入,將將夠應付朝廷運轉的開支和已經給克扣得七零八落得旗餉,衙門改隸,權力集中之後,這個龐大統治機構上下其手,偷漏中飽的機會也少不少,應該算是能支撐下來。在練兵大事業上,他就沒有選擇,只有和韓老掌櫃合作一條路。

兵如果練起來,他在北地的地位就不可動搖,到時候再挾此兵權,徹底刷新朝政!

這是他的路線圖,也是他最後孤心苦詣要達到的目標!

康有為他們那幫人在他耳邊嚷嚷,對他這個東躲西閃,委曲求全的人事官制改革方案大大的不滿,既然要包攬把持,為什麽不從一開始就做絕!現在借著徐一凡的東風,正是他們肆意行事的大好機會,一旦錯過,不知道什麽時候再來!

譚嗣同當時冷著臉回答的就是:“包攬把持是什麽意思?就是一切處置,都在我方寸之間,既然你們要我集中權力,為什麽你們卻要反對我的決斷?”

當時康有為就是拂袖而去。

他沒有做錯,只是……太累了。

徐一凡知道他現在在這裏委曲求全的掙紮,兩方面都不見得討好,會不會嘲笑他是一個癡人?

恍惚當中,已經想得太深了的譚嗣同只是淡淡苦笑。

他身後突然響起太監急切的提醒聲音:“譚大人,皇上回來啦!文大人跟著呢,皇上臉色不錯,文大人臉色有點兒難看,您多留點兒神!”

譚嗣同啊的一聲反應過來,感激的回頭朝那太監一笑,趕緊垂首落肩的站起來。廳堂門口一出現光緒那微微躬著腰的消瘦身影,譚嗣同已經朗聲拜了下去:“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光緒啊了一聲兒,趕緊搶步上前,冰涼的手一把拉住譚嗣同:“還行什麽禮節!君臣相照,不在這個上頭,我說了多少次了!起來說話,坐踏實了,別只安著半個屁股……道希也在,也是我大清早叫進來的,就是為了告訴兩位一個好消息,復生,你的這個折子,老佛爺那兒也點頭啦!還說你苦心撐持著這個局面,不容易,想出來的法子周到……要是滿員在這上頭鬧事,老佛爺給你撐腰。”

譚嗣同起身被光緒扶著坐下,卻只是看著光緒臉色。冬天已經快過去了,京城裏頭已經有初春的景象浮動,光緒卻仍然穿得厚厚的,雖然話語都是些喜慶的話兒,但是他臉上神色也顯得歡悅,可是在這臉色背後,似乎卻總有點強顏歡笑的樣子。也顯得有點心事重重。

在他身後,就是清流的另一領袖文廷式。如果說他譚嗣同是光緒皇上急迫關頭不得不重用依靠的心腹,那麽文道希就真是光緒袖子裏頭最親近的人。兩人都是翁同龢教出來,算是師兄弟,氣性也最為相投。雖然文廷式自從譚嗣同進京以後,從來未曾和他爭過權,還是在做翰林學士,可光緒難得有一天不將他召進頤和園商量事情。親厚之處,遠遠超過他譚嗣同!文廷式和他譚嗣同的交往也淡淡的,和康有為來往得倒很親近。

文廷式站在光緒身後,沒戴大帽子,也沒穿朝服,只是一身行裝,還拿著扇子,真是有點風流倜儻。他雖然朝譚嗣同點頭微笑,可是臉色卻有點難看。

譚嗣同誠心正意,又朝光緒施了一禮:“這是國朝大喜,本朝聖聖相佑,非下臣一人之力也!既然折子皇上和老佛爺覺得沒什麽差錯,是不是皇上就可以用寶,下臣立刻開始執行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