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遼代的一塊木頭(第2/6頁)

在中共軍隊進入北平前,沈從文在《蘇格拉底談北平所需》一文中,公開表達了他的“美育代替政治”的理念。他假借“蘇格拉底”之口訴說自己對北平未來發展的設想。“蘇格拉底”認為,像北平這樣一座歷史古都,“應有一治哲學,懂美術,愛音樂之多能市長。北平應建成一個歷史文物的花園,警察員工的工資應提高到園藝師的水平;他們如果檢查私人住宅,只是為了衛生和綠化問題提出建議;故宮博物院也將改變其機關制度而按學校制度組織,真正發揚文化而非發賣文化;作為美麗園中的大學,將被重新設計為花木掩映的花園,學生多於溫暖陽光下讀書談詩,課堂及長廊均掛有風景畫等美術作品;宣傳標語通知均被限制到約手掌大小,且只能於盥洗間、飯堂這類地方張貼,免破壞學校整潔……”而古建築專家、聯合國大廈建築設計委員之一梁思成如若能夠出任副市長,則“實為中國一大光榮事”。2

1949年1月22日,傅作義率22萬國民黨守軍起義投誠,北平實現和平解放。接著,朱德和毛澤東發布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兩位軍代表再去清華園,請梁思成組織師生編寫一份《全國古建築文物簡目》(以下簡稱“簡目”)和《古建築保護須知》,以便印發給南下作戰部隊。於是,一份長達百頁的“簡目”,成了梁思成和清華大學營建系獻給新生政權的一份厚禮:它在戰爭中保護了古建文物免遭誤炸,還對50年代初全國開展的古建文物調查保護起了鋪墊作用。1961年國務院公布的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即是以“簡目”作為藍本。

林徽因和清華建築系第一屆學生在一起。

“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1949年春天,解放軍已在作渡江準備,急需大批幹部隨軍南下協助工作。第四野戰軍經中共中央批準,在平津兩地招收了一萬名青年學生參軍。二十歲的梁再冰正在北大西語系讀三年級,也毅然報了名。父親梁思成脊椎有病,佝僂得厲害;母親林徽因患肺結核,已臥床多年;弟弟梁從誡正在上高中三年級。當她向父母提出自己的選擇時,擔心父母會不同意。夫婦倆的確感到突然,感情上也難以割舍,更擔心女兒的學業因此半途而廢。但梁再冰態度堅決,他們也不再堅持,最後雙方妥協,等參軍一年後,梁再冰再回北大完成學業。那時人們有所不知,參加了革命,就是黨的人,一切得聽黨的安排,個人利益服從國家利益。這年4月,梁思成把女兒送上了南下的列車。

一個月後,梁思成被任命為北京市都市計劃委員會副主任。1949年5月22日,在北海公園畫舫齋召開的都市計劃委員會成立大會上,梁思成、林徽因與北平市副市長張友漁、市建設局局長曹言行及工程師華南圭等人一起,討論了有關北平建設發展的系列計劃,形成的一份決議是“正式授權梁思成先生及清華營建系師生起草西郊新市區設計”。梁思成在這年6月寫下的《城市的體形及其計劃》中,有這樣一段話:“有限度的市區是不許蔓延過大的市區。最理想的是以五六萬人為最大限度。超過此數就應在至少三四公裏距離之外,另建一區。兩區之間必須絕對禁止建造工商住宅建築,保留著農田或林地。這種疏散的分布,可使每區居民,不必長途跋涉,即可與大自然接觸。”他想發揮“社會主義國家更有效的集中領導”,汲取西方工業化國家一百余年來的發展經驗,解決中國工業化過程中的城市問題,希望把北京建設成像華盛頓那樣“風景優美、高度綠化、不發展大規模工業的政治文化中心”,“能像羅馬和雅典那樣的世界旅遊城市”。

梁思成林徽因夫婦與女兒梁再冰。

新生時代,只爭朝夕。一身是病的梁林夫婦迸發出前所未有的熱情。梁思成擔負了大量的行政工作,仍在清華教課,講“中外建築史”,給低年級的學生講“建築概論”、“建築設計”;逐字逐句地審改青年教師和研究生的論文。他要求師生熟悉古今中外的著名建築,能隨手勾畫出那些建築的形象。據青年教師、梁思成的助手鄭孝燮回憶:“梁先生重任在肩,異常繁忙。他在清華園住的新林院8號宅院的客廳,不但變成了這位建築系主任的會議室,同時又等於主要來自全國政協的重大任務研討方案和設計繪圖的工作室,有時是夜以繼日地忙著。他的夫人林徽因和建築系的部分教師都是他完成任務的核心骨幹。那一段難忘的時間,新林院8號客廳的燈光常是徹夜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