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一戰成名(第2/3頁)

然而,救援工作並不順利。

郾城和定陵的將領目光短淺,只看重自己的性命和家裏的財寶,在他們看來,昆陽現在就是一個巨大的屠宰場,去了只能陪葬,還救什麽救?能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半地就不錯了。

他們多方推托,大找不發兵的客觀理由。

這個情況,劉秀早已料到,他笑了笑,說:“從舉起大旗和拔出刀子那天起,昆陽和郾城、定陵都是拴在一根繩子上的螞蚱,王莽的性格,大家都很清楚,昆陽失陷,誰也跑不了。真的,你們可以選擇見死不救,守好你們的小窩,捂緊你們的金銀財寶,千萬別給敵人割去了腦袋,腦袋沒了,再多的金銀財寶也沒用。可是,你們若跟我回昆陽破敵,獲得的財物非止千倍萬倍,而且還能名垂青史呢。”

各位將領摸了摸腦袋,一跺腳,幹了!

劉秀搬來的救兵不過萬余人,這點人馬,老實說,還不夠王邑塞牙,能不能解昆陽之圍,大家心裏一點底也沒有。

到了昆陽城下,一看莽軍旗幟蔽野,埃塵連天的陣勢,很多人心裏直打鼓,解什麽圍?這不是飛蛾撲火嗎?

劉秀看出了眾人的擔心,神態自若,笑著說:“莽軍人雖多,卻已師老兵疲,不過是等待屠宰的豬羊,大家先不忙著動手,且看我如何殺賊。”說完,領著一千名騎兵前去挑戰。

劉秀判斷,王邑大軍正在專心致志地攻打昆陽,自己人少,他們一定不會放在心上,更不會讓四十三萬人同時調轉槍口對付自己,所以這一場挑戰還是有把握取勝的。

但願吧,但願此仗得勝,援軍的信心、士氣就會大增了。

劉秀猜得不錯,王邑聽說背後來了一千多人挑戰,很不以為意,打發了幾千人前來應戰。

劉秀一看敵人人數不多,正中下懷,揮軍發起沖鋒。

他本人一馬當先,如同離弦之箭直插敵陣,手起刀落,“斬首數十級”。

後面的將士一看劉秀這麽生猛,無不熱血沸騰,膽氣橫生,高呼殺賊,跟著奮勇殺敵,“斬首百千級”。

這一戰結束,大家無不對劉秀刮目相看,交口贊道:“劉將軍平生見小敵怯,今見大敵勇,甚可怪也,且復居前。請助將軍!”

此後,連戰連捷,援軍的鬥志越來越旺盛。

但單單這樣,還是難以撼動王邑大軍的根本。

劉秀決定給王邑下一劑猛藥。

他接連派人往城裏送信,每一封信裏,都只有四個字:宛下兵到。

這些信有的順利送入了城中,有的半途被莽軍截獲。

城裏的漢軍看了這四個字,無不兩眼放光,驚喜若狂;而城外的莽軍看了這四個字,則唉聲嘆氣,大為沮喪。

這四個字包含了兩層意思,“宛下”,即宛城已被攻下;“兵到”,意為由劉 率領的漢軍主力已到。

所以說,城裏的漢軍頓感絕處逢生,鬥志昂揚;而城外的莽軍軍心動蕩,無心再戰。他們很多人都互相發牢騷說,連昆陽城裏的那點人我們都沒能打下來,人家的主力來了,還有什麽機會?

就在莽軍人心惶惶之時,劉秀率三千敢死隊,從城西水上潛入王邑大軍內部,猝然發起攻擊。王尋、王邑的指揮部受到沖擊,一下子就亂了。

劉秀“乘銳崩之”,亂軍中竟斬莽軍主帥王尋於馬下。

昆陽城裏聽到外面殺聲大起,立刻拎起刀子鼓噪而出,內外合勢,震呼驚天動地,莽軍大潰,逃跑者互相踐踏,倒在地上的屍體遍布一百多裏。

這當口,居然雷聲大作,狂風勁刮,屋瓦皆飛,雨下如注,河水暴漲,莽軍關在獸營的虎豹嚇得籟籟發抖,莽軍掉入水中溺死的士兵數以萬計,水為不流。

王邑、嚴尤、陳茂等人乘輕騎踩著死人的屍體渡水逃去,留下的輜重、車甲、珍寶如同山積。

這一戰,漢軍大獲全勝,而莽軍兵力耗損殆盡,逃回到長安的不過寥寥數千人,新莽政權從此一蹶不振。

劉秀得意地想,昆陽之圍既解,那麽宛城就唾手可得了。

其實,他所不知道的是,早在三天前,劉 已經順利拿下宛城了。

當兩支得勝之軍相擁會師之時,昆陽大捷的消息已經傳遍了天下,海內豪傑一致響應,紛紛殺掉當地的州郡長官,自稱將軍,用劉玄更始年號,等待劉玄更始皇帝的詔命;一個月之內,幾乎全國都叛離了王莽的政權,漢軍的形勢一片大好。

派人到舂陵迎接劉玄更始集團的重要成員進入宛城,並以此為都城。

劉玄進駐宛城,大肆封賞宗室及諸將,被封為列侯的有百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