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原揚威

1.這種投降不大靠譜

滅了王郎,劉秀論功行賞,大封諸將,其中銚期晉升為虎牙大將軍,王霸賜爵王鄉侯,賈復為都護將軍。景丹、寇恂、耿弇、蓋延、王梁等人也多有賞賜。

只有吳漢,為人質樸木訥,拙於言辭,盡管有偽造檄文勸動彭寵的上佳表現,卻沒有引起劉秀應有的重視。

接下來發生的一件事,才讓劉秀刮目相看。

慶功宴上,銚期突然醉醺醺地站起來,大聲對劉秀說:“河北之地,界接邊塞,人習兵戰,號為精勇。現在劉玄更始朝廷失政,百姓無所依從,明公據有河山之固,坐擁精銳之眾,如若稱帝,就可以上應天意、下順民心了。”

劉秀也有幾分醉意,笑著說:“在饒陽你叫‘蹕蹕蹕蹕’還沒過癮吧?”

看得出,劉秀已有了逐鹿中原、一統天下之心。

護軍宛人朱祐也趁劉秀在興頭上,奏請說:“長安政令混亂,明公有帝王之相,是天命所系也!”

劉秀矍然酒醒,喝令道:“行了行了,不要再說了,再說就要給你治罪了!”

於是眾人不敢再議。

盡管如此,遠在長安的更始帝劉玄還是隱隱覺察到了劉秀問鼎天下的勢頭。

為了不讓劉秀坐大,他下了一道詔令:命天下罷兵,所有派出的將軍一律回長安覲見。

他還專門派侍禦史持節立劉秀為蕭王,企圖穩住劉秀,傳令劉秀隨同侍禦史回長安述職。

劉秀好不容易才從洛陽出逃,好不容易才有了自己的一支部隊,好不容易才打下一塊屬於自己的地盤,怎麽可能棄之而去,重入牢籠受制於人呢?

蕭王的封號他是高高興興地接受了,卻以河北地方尚未平定為由,拒絕上京。

是了是了,劉秀是反意已決矣!

劉秀這個表現,讓劉玄徹底明白,劉秀翅膀已硬,已脫離了他的控制,再也指揮不動了。

劉玄懊惱不叠,一個勁兒後悔當初沒聽朱鮪、李軼的話,放走了劉秀,致有今日之患。

不過,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劉玄密令尚書仆射謝躬率軍入駐邯鄲,嚴密監視劉秀,一旦劉秀有任何異動,便進行大力打壓。

另外,又委任苗曾為幽州牧,韋順為上谷太守,蔡充為漁陽太守,對劉秀身後諸郡全面換將,取代耿況、彭寵等人,以從背後牽制劉秀。

想想還不放心,劉玄派朱鮪、李軼、田立、陳僑等人率領大軍三十萬,以洛陽為中心,構築中原防禦體系。而命鮑永、田邑在並州上黨郡一帶加強對劉秀的看管。

實際上,有實力與劉玄爭天下的,非止劉秀一人。

這一年,是劉玄遷都長安之後的更始二年(公元24年),海內鼎沸,群雄並起,梁王劉永割據於睢陽(今河南省商丘市),公孫述稱王於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李憲自立為王於淮南(今安徽省合肥市),秦豐自號楚黎王於黎丘(今湖北省襄陽市),張步起兵於瑯琊(今山東省臨朐縣東北),董憲起兵於東海(今江蘇省海州市),延岑起兵於漢中(今陜西省南鄭縣東北),田戎起兵於夷陵(今湖北省宜昌、荊州一帶)。此外,還有數不清的流民軍,聲勢最盛的無疑是樊崇率領的赤眉軍,其余如銅馬﹑大彤﹑高湖﹑重連﹑鐵脛﹑大搶﹑尤來﹑上江﹑青犢﹑五校﹑檀鄉﹑五幡﹑五樓﹑富平﹑獲索等等,種類繁多,數不勝數。

單就劉秀所在的河北地區而論,就盤踞著東山荒禿﹑上淮況的銅馬軍,樊重的大彤軍,高扈的五校軍,董次仲的檀鄉軍,張文的五樓軍,徐少的富平軍,古師郎的獲索軍,林林總總,不一而足。

這些隊伍並不都有明確的政治目標,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老百姓流離失所,哀鴻遍地,哭聲震野,慘不堪言。

這種復雜的背景下,劉秀雖然拒絕了劉玄的調度,卻也不敢公開與劉玄翻臉,當下之計,只有積蓄力量,壯大自己。

他和鄧禹商議,打算派人潛入北郡征兵。

鄧禹極力向他推薦吳漢,說:“我私下和吳漢深談,發現其勇鷙有智謀,乃世上少有的奇才。”

鄧禹向有識人之能。劉秀采納了他的意見,任命吳漢為大將軍,持節往幽州征發突騎。

這次北返,充分展示了吳漢的狠人本色。

幽州牧苗曾聽說吳漢前來征兵,拒不從命,還以幽州牧的名義急向各地發函,傳令諸郡不得應征。

這麽一來,吳漢走遍了代郡、上谷、涿郡、廣陽、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玄菟、樂浪等十郡,收效甚微,眼看王霸招兵受辱的情節就要重演了……

但吳漢終究不是王霸。

他查出了征不到兵馬的症結所在,大怒,率領手下的二十名親騎直往苗曾所在的幽州無終縣,指名道姓,要與苗曾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