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原揚威(第2/3頁)

幽州是苗曾的地盤,聽說吳漢只帶了寥寥二十人就敢前來撒野,苗曾當然不能示弱,遂點起數百親隨出來會見吳漢。

低估了,他太低估吳漢了。

他剛一出現,吳漢就率領二十名騎將,如狼如虎地殺了上來,半柱香的功夫不到,就把他和他的數百親隨成功地送往了閻王殿。

吳漢,太狠了。

收拾了苗曾,狠人吳漢宣布收編幽州的軍隊,收歸己有。

而苗曾一死,幽州十郡震動驚駭,各城邑莫不望風服從,紛紛表示同意發兵助戰。

這樣一來,吳漢征集到的人馬有四五萬之眾,比劉秀現在掌握的兵馬還要多!

吳漢領著這支軍隊得意非凡,疾馳南下。

大軍過處,蹄聲如雷,地動山搖,許多小股流民軍嚇得屁滾尿流,四散奔逃。

一時間,劉秀要清掃流民軍的消息風一樣地傳遍了河北大地。

河北大地更加動蕩不安。

實際上,劉秀也已經開始征剿流民軍了,他的軍隊已開赴到了河內郡。

吳漢與他在陽武縣的清陽亭會師。

見了劉秀,吳漢遠遠跳下馬,恭恭敬敬地將全軍官兵花名冊呈上,毫無保留。

這時,劉秀才開始對他刮目相看。

眾將眼羨吳漢士馬強盛,一個個請求劉秀說:“吳漢的隊伍太龐大,是不是分些給我們呢?”劉秀呵呵笑道:“兵馬是吳漢招來的,恐怕不願意分撥給別人吧,現在提出這種請求的人為什麽這麽多呢?”

眾將一聽,大為慚愧,再不提分兵之事。吳漢招來的兵馬由此大部分歸其本人統率,其本人一躍而成劉秀座前首席大將。

有了吳漢這五萬兵馬,再加上原有的兵馬,劉秀的軍隊已有十萬之眾,可以開展大兵團作戰了。

劉玄更始二年(公元24年)初冬,劉秀對盤踞在陽武縣的三十萬銅馬軍全面開戰。

決戰之前,劉秀以突騎截斷了銅馬軍的補給線,然後在清陽亭發起勢若千鈞的一擊。

銅馬軍大潰,乘夜逃跑。

劉秀追擊到清河國館陶縣,再次予以重創。

成千上萬的銅馬軍無心再逃,紛紛跪地請降。

劉秀率數騎親隨前往受降。

還沒來得及清點受降人數,劉秀收到線報:流民軍中的高湖﹑重連二部從東南趕來,與逃散的銅馬殘軍匯合重新殺了回來。

於是,劉秀將軍隊開到蒲陽(今河北省順平縣),雙方再次展開決戰。

劉秀一軍此前連戰連捷,士氣高昂,越戰越勇。相形之下,流民軍顯得士氣低落,軍心動搖。

戰鼓擂響,大戰展開。

雙方你來我往,反復沖殺,從日中殺到黃昏,流民軍徹底被擊潰,軍中首領棄械乞降。

眼見天色已暗,劉秀匆匆將這些投降的首領們悉數封為列侯,宣布全面收編銅馬軍。

好家夥,跪倒在暮色中的銅馬軍無邊無際、鋪天蓋地,黑壓壓的,足足有四五十萬人呢!

這些人,會是誠心誠意投降的嗎?劉秀帳下的諸將紛紛勸告劉秀不可輕信,有人悄悄向劉秀做了個“殺”的手勢。

眾流民軍的首領也覺得,自己幾十萬人向人家幾萬人投降,銅馬、流民軍也覺得這事兒太令人難以置信了,別說劉秀,就連自己,也不敢相信。

怎麽辦呢?

劉秀想了想,命令降將各領各的隊伍回營整頓,告訴他們,自己明天再到他們的營地巡視。

此言一出,劉秀的部將一陣嘩然。

降將將信將疑,引兵退去。

第二天,劉秀果然輕裝乘馬,巡營部署。

降將們心悅誠服,交口稱贊道:“蕭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

劉秀把投降的部隊都分配給各將領,部眾一下子膨脹到四十萬之眾,實力大增,威名遠揚。就連在更始帝劉玄統治下的關中人也遙尊劉秀為“銅馬帝”。

赤眉的一個分支部隊與青犢、上江、大彤、鐵脛、五幡等流民軍在射犬集結,約有十余萬人,劉秀率軍進擊,又大獲全勝。

然而劉秀並不滿足於此,繼續向南進攻河內,迫降了劉玄更始政權的河內太守韓歆。

迫降韓歆,是一個劃時代的事件。

該事件標志著劉秀公開與劉玄決裂了!

劉秀的下一步行動,就是除掉劉玄派來河北的謝躬。

謝躬自從進入了邯鄲城,就自設衙門,處處與劉秀唱對台戲。

劉秀如芒在背,忍無可忍,無數次動念頭要將這根芒刺拔去。

他甚至還設下過類似“鴻門宴”的飯局,打算在飯局上將他黑掉,卻由於時機尚未成熟,不能過早和劉玄撕破臉,放棄了。

現在,終於可以下手了。

不過,下手之前,劉秀打算利用謝躬為自己做一件事:打擊尤來軍。

這年十月,數萬青犢流民軍從上黨郡竄入河內郡武德縣內,駐紮在黃河北岸的射犬聚,窺伺鄴城。另一股流民軍尤來部則從東郡出發,進逼魏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