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被賣的感覺(第2/2頁)

應該說,清剿流民軍,平定幽州十郡,都是劉秀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須將其當作頭等大事,全力以赴去完成。

但考慮到赤眉軍向來以剽掠為主,每下一城,只是匆匆燒殺搶掠一番便呼嘯而去,劉秀決定派一支軍隊開往關中,跟在赤眉軍的後面,收拾這些棄城。

誰來擔任這支軍隊的統帥呢?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劉秀將這項任務交給了鄧禹。

在劉秀看來,這是一項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任務。

赤眉軍在前面吃甘蔗,你在後面撿他們吐掉的甘蔗渣就行。

劉秀任鄧禹為前將軍,分兵兩萬,交付給他,西入長安。

可是這樣一來,河內郡、钜鹿郡、魏郡這三郡就空虛了。

河內郡是橫跨黃河南北的戰略要地,而且這三郡僥幸沒遭逢特別嚴重的兵禍,“城邑宗,倉廩實”,物產豐盛,是提供部隊物資的重要基地,萬不可失。

在鄧禹的推薦下,劉秀任寇恂為河內太守,行大將軍事,反復叮囑他說:“我委任你留守河內,就跟當年高祖委任蕭何留守關中相同,你除了替前線積蓄軍糧、厲兵秣馬外,還要防備洛陽的朱鮪、李軼北渡黃河!”

為了力保河內不失,劉秀又任命馮異為孟津將軍,率領魏郡、河內兩郡兵馬坐鎮黃河北岸,加強對朱鮪、李軼大軍的監視。

這麽一來,劉秀的隊伍就一分為四了,其中,兵力最弱、最不引人注目的就是馮異一軍。

誰也沒有料到,就是這個最不引人注目的馮異,卻建下了不世奇功。

馮異,字公孫,潁川父城人。少時好讀書,精研《左氏春秋》、《孫子兵法》,有將帥之才。但他為人很低調,平日在路上與其他將領相逢,總是主動引車避道。每次打了勝仗,諸將並坐論功、誇誇其談之際,馮異默不作聲,悄悄走出營帳,靠著樹幹,坐在樹下,獨享清靜。

久而久之,軍中號稱其為“大樹將軍”。

平定了王郎,劉秀曾重新劃分部隊,很多士兵呼喊著要到“大樹將軍”帳下效力,足見他在軍隊中的影響力。

馮異的責任是防備洛陽的朱鮪、李軼等人渡河偷襲河內。

實際上,李軼沒有半點出兵河內的意思。

這到底是為什麽呢?

投機心理,純粹的投機心理。

李軼,典型的投機分子。

當初,他算定了王莽必亡,曾鼎力支持劉秀兄弟起兵造反。不久,看見綠林軍勢大,就轉身投靠了綠林軍,和劉玄搞在一起,積極參與了策劃殺害劉 的全過程。

這次也不例外。

他看見赤眉軍人多勢眾,料定劉玄更始朝廷必敗,便采取觀望之態,一任赤眉軍從離洛陽不足五十裏的陸渾關長驅直入,大舉西進,自己坐擁三十萬大軍,不做任何阻擋。甚至對劉玄的求救不理不睬,一任劉玄喊破喉嚨都不做反應。

時間一久,馮異摸到了他的心思,不由得又好氣又好笑。幹脆給他寫了一封信,諭以禍福,勸他降劉秀。

信中列舉了微子去殷而入周,項伯叛楚而歸漢,周勃迎代王而黜少帝,霍光尊孝宣而廢昌邑的典故,大談畏天知命之論,勸他感應天命,趕緊站到劉秀的陣營中來。

李軼一下子就動心了。

他是個有頭腦的人,劉玄滅亡,迫在眉睫,而赤眉軍不過一夥流寇,劉秀,只有劉秀更能成就大事。

可是他曾參與謀殺劉 ,和劉秀有過節,劉秀能不能掀過這一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