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一將橫阻百萬兵(第2/3頁)

換人如換刀。

當初鄧禹是從黃河北岸過汾陰入關中的,一路躲躲閃閃,刻意避開赤眉軍,繞過長安,在長安以北打遊擊。

現在馮異入關中,從洛陽出發,穿過函谷關,堂堂皇皇,直逼長安,所行正是赤眉軍返東之路。

在弘農郡,馮異連降十余支盜寇。

再至華陰,與赤眉軍前軍狹路相逢。

馮異鼓氣奮擊,殺敵無數,迫降赤眉將領劉始、王宣等五千余人。

赤眉軍首領樊崇等人聽說前軍受阻,不由大怒,發起二十余萬主力,齊聚華陰,要與馮異決一死戰。

面對來勢洶洶的強大敵人,很多人犯怵了,勸馮異讓出一條路,避敵鋒芒。

是啊,兵書上說“歸師莫遏”,只要稍稍挪一下身子,讓赤眉軍回家,就可以輕輕松松地收取關中了。

人家鄧禹不就是靠鉆這樣的空子收復了長安嗎?!大功一件啊。

馮異斷然拒絕了眾將的建議,他深知,一旦赤眉軍出了函谷關,就會直接威脅到帝都洛陽的安全。

不錯,我是兵少,但赤眉軍乏糧,只要我咬牙堅守在此,耗其糧食,挫其銳氣,時間一久,必定不戰而勝。

在這樣的信心和信念的支撐下,馮異愣是把二十多萬赤眉軍牢牢釘死在了華陰道上,這一釘,就釘了兩個多月。

馮異,壯哉!

在這兩個多月的時間裏,劉秀已經派前將軍耿純以巡視幽州、冀州為名,沿途擊殺了劉楊。得到了赤眉軍東歸的消息,他命破奸將軍侯進等入守新安,建威大將軍耿弇移鎮宜陽,以函谷關為中心調兵遣將,進行嚴密布控。

劉秀嚴令諸將把守好各路要隘,不要隨意出擊,他放出話說:“賊若東走,可引宜陽兵會新安;賊若南走,可引新安兵會宜陽。”

這麽多將領中,他最放心不下的是鄧禹。

為了制止這位不怎麽愛聽話的“常敗將軍”輕易出戰,他還專門下了一道手詔,告誡說:“慎毋與窮寇爭鋒!赤眉無糧,自當來東;吾以飽待饑,以逸待勞,折棰笞之,非諸將憂也。無得復妄進兵!”

可真是怕什麽來什麽。

“喪門星”鄧禹接到詔書後便星夜兼程,返歸洛陽,從雲陽過頻陽,渡汾陰,入河東郡,至安邑,抵大陽,到了黃河岸邊。

只要再走兩日,就可以回到洛陽了。

如果只是這樣,就什麽事都沒有了。

可是沒有如果,“喪門星”就是“喪門星”,他在黃河岸邊止步了。

聽說馮異在華陰和赤眉軍玩得這麽起勁,他心癢了。

他手下還有萬余精兵,想到自己多次輸給了赤眉軍,輸得這麽慘,要這麽走了,實在太丟人了。

於是他過河北縣抵達湖縣,要馮異帶他一起玩。

馮異對他說:“我與賊相拒數十日,雖獲其雄將,但余眾尚多,可稍以恩信動搖引誘之,難卒用兵破也。主上今使諸將屯於澠池,威脅其東翼,而我擊其西翼,一舉取之,此萬成計也!”

可是,官大一級壓死人。

鄧禹是大司徒,位列三公,官爵比馮異高得多。

他勒令馮異配合其出擊赤眉。

馮異無可奈何地接受了他的意見。

結果可想而之,砸了,玩砸了。

鄧禹大敗,他所帶的上萬士兵,僅余二十四騎脫逃。

馮異也差點被他害死了,在亂軍的沖殺下,被迫棄馬奔走,翻山越嶺,沿著回曲的溪流狼狽不堪地爬上山坡,召集散卒,重新固壘自保。

像鄧禹這種抗命不遵、視士兵性命如棄履、一心逞個人英雄主義的敗家子,就算槍斃十次都不過分。可他回到洛陽後,劉秀只是免了其大司徒之職,仍封梁侯,數月之後,又拜其為右將軍。

沒辦法,在萬惡的封建社會裏,人治大於法治,任何人的生殺決免只取決於統治者的個人喜好,什麽法律、制度、原則,統統都是狗屁。

再說馮異,他目送著鄧禹這個“瘟神”走了,重新整頓軍隊,與赤眉軍約期會戰。

這次,他來了手陰的。

決戰前夕,他挑選了兩千精壯的士兵,讓他們改換服裝,穿戴和赤眉軍一樣,眉毛上再塗上紅色,在路邊埋伏下來。

次日,馮異縱兵出戰,直戰到太陽偏西,路邊的伏兵突然殺出來,因衣服混雜,赤眉軍難辨敵我,很快驚潰。

馮異乘勝追擊,在崤底迫降了赤眉軍男女八萬余人。

劉秀喜不自勝,下詔書慰勞馮異說:“赤眉破平,士吏勞苦,始雖垂翅回溪,終能奮翼黽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方論功賞,以答大勛。”(友情提示:成語“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即出於此處)

驚慌失措的赤眉軍殘部你推我搡,互相踐踏著,湧入了宜陽。

而在宜陽,劉秀已經親勒六軍等候多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