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這個女人不尋常

且說,由於和帝死得太突然,他不但來不及安排顧命大臣,甚至連誰是王朝繼承人都來不及指定,這樣,在王朝政權的交接問題上就不可避免地出現了混亂。

和帝之所以沒有冊立皇太子,一是覺得自己還年輕,不急;第二呢,是生出的兒子體質都不行,一個接一個夭折,養不大。

這是什麽原因呢?

和帝想破腦袋也搞不清楚。

其實原因很簡單:他和他的嬪妃都是近親通婚。

近親通婚的後果就是孩子成活率低,或者畸形,或者弱智。

為了確保自己後繼有人,和帝聽信了一種迷信的說法:即孩子一出生,就立即由人抱出洛陽城,秘密交給民間撫養。

這種說法靠不靠譜,不知道,反正和帝自此在宮中廣播龍種,孩子一出生,“輒隱秘養於人間”,馬上送出宮,一個不留。

前前後後,到底送出過多少孩子,他自己也數不清。

到他死了,二十五歲的鄧綏上位,成了鄧太後,才派人去找。

找來找去,只找到兩個。

兩個就兩個,只要有,就能穩定局勢了。

這兩個孩子一大一小,大的叫劉勝,八歲;小的叫劉隆,才剛剛過百日。

按照禮制,立嫡不立長,立長不立賢。

這些年來,鄧太後沒生孩子,自然無嫡可立,那就立大的吧,立八歲的劉勝。

可是,鄧太後卻宣布了,立剛滿百日的劉隆為帝,改年號為“延平”。

真是天雷滾滾啊,公卿大臣全被雷倒了。

這,卻是為何?

鄧太後開出的理由是:劉勝身體有病,長期臥床不起,不能勝任皇帝的工作。

是嗎?真是這樣嗎?

無論劉勝還是劉隆,都是剛剛從民間找回,大臣們無從得見,太後說什麽就是什麽了。

可是,還在繈褓裏的劉隆是否能勝任皇帝的工作呢?

鄧太後不說,眾人也沒權過問。

其實,位居太後,臨朝聽政,這才是鄧太後一生的追求。

這樣才能應了她幼年時相面大師給她說過的那句話:“此成湯之法也。”

一個女人,活在這個該死的時代,當皇帝是不可能的了,要做成湯一樣的大事業,就必須做太後臨朝聽政!

現在,她做到了!

她臨朝聽政,以皇太後的名義下詔書,並自稱為朕,成為了王朝實質上的領袖。

可是,還躺在奶媽懷裏吃奶的劉隆能陪著鄧太後走過這樣一段漫長而遙遠的路程嗎?

答案是不能。

他實在太小了,經受不起大人們的折騰,每天都在發燒,哭鬧不休。

鄧太後似乎感覺到了前景的不妙。

她多了一個心眼兒。

延平元年(公元106年)三月九日,和帝正式下葬了。

和帝一下葬,停留在京城的清河王劉慶、濟北王劉壽、河間王劉開、常山王劉章等王爺就準備回自己的封地去了。

鄧太後卻把清河王劉慶叫住了,要他將他的兒子劉祜暫且留下。

那一刻,劉慶淚奔了。

他福至心靈,連連叩頭跪拜。

劉慶,章帝朝的廢太子,原本,皇位是屬於他的,只是半路殺出了個竇皇後,將他的皇位硬生生地奪去了。

現在,老天有眼,皇位又要傳回到自己兒子的手中了。

看來,冥冥中自有天意啊!

這一年的八月六日,劉隆駕崩了,葬於康陵,是為殤帝。

這個皇帝,滿打滿算,在位時間也就兩百來天。

八月八日夜,鄧太後與哥哥車騎將軍鄧騭、虎賁中郎將鄧悝定策禁中。

三人一致決定,就立劉慶的兒子劉祜為新帝。

為什麽不是劉勝?

劉勝?你說都已經否定過他了,現在又讓他上台,還不是給自己添堵?再者說了,日後他會不會跟你算這筆賬?

鄧太後不敢冒這個險,那就只能是劉祜了。

劉祜這一年十三歲,雖然年齡偏大,但還易於控制,而且劉祜與和帝的血緣關系較近,又是曾經廢太子的兒子,帝位本來就屬他家,大家容易在情感上接受。

另外,鄧太後想,劉祜是由自己提上帝位的,以後還能不對自己感恩戴德?

當晚,鄧騭持節率人到清河官邸,用青蓋車將劉祜迎接回殿。

第二天,鄧太後在崇德殿封劉祜為長安侯,隨即下詔,將其立為和帝的後嗣。接著又撰寫了冊立皇帝的詔命,宣布他是下一屆國家領導人。

然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呈上皇帝的玉璽。

群臣還沒回過神來,劉祜已經正式即位,改年號為“永初”。

鄧太後仍舊臨朝攝政。

平心而論,鄧太後的理政治國能力還是可以的。

她臨朝稱制以後,就連下詔令,大赦天下,赦免了光武帝建武以來因罪被囚禁的人,甚至連明帝、章帝朝被廢黜的外戚馬、竇二家也得到了寬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