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荊棘正好試利劍

之所以說羌人起兵是鄧太後遇上的最大麻煩,是因為羌人來得太猛了,大將軍鄧騭親率大軍前往征伐,結果節節敗退,無可抵禦。

鄧騭認為是因為對羌人和南匈奴兩面作戰,軍費太多,所以準備放棄涼州。

他召集公卿開會,會議上說:“就像衣服破了,補一處還可以,若是兩處同時補,根本補不了。”

公卿大臣都同意了他的意見。

幸好,關鍵時刻,有一個猛人制止了此事,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該猛人姓虞,名詡,字升卿,為陳國武平(今河南鹿邑西北)人。

此人十二歲便能通習尚書,是個神童式的人物。

其早年喪父,孝養祖母,縣裏推薦他為孝孫。陳國國相認為他是奇才,想辟為己用,虞詡推辭說:“家中祖母已經九十多歲,虞詡必須侍奉在左右。”

國相只好悻悻作罷。

虞詡祖母去世,虞詡服孝期滿,被征召到太尉李修府中任郎中。

虞詡的傳奇就從這兒開始。

李修回到府中跟人說起鄧騭準備放棄涼州之事,虞詡當場就急眼了。

他站起來大聲說:“公卿們定策放棄涼州,簡直是誤國誤民。”

李修矍然一驚,問他何出此言。

虞詡說:“昔年隗囂據涼州,先帝百戰而後定,如今不過遇上了些小麻煩,就要輕言放棄,實在是淺薄之見。涼州一旦丟失,長安三輔之地就是邊塞了。富饒的關中平原就會戰火連綿,長安將會有羌人鐵騎隨意出入。到時,不要說皇帝墳墓沒有保障,天下之勢,恐怕也難以續久。”

可是,不這樣,又能怎樣呢?

虞詡說:“關西出將,關東出相。涼州一帶,自西漢起,就是虎將輩出之地,如果放棄,等於是把一塊培養將才的土壤拱手讓人,而羌胡所以不敢輕易入據三輔,就是因為其背後有涼州之故。而涼州人所以推鋒執銳,沒有出現叛敵行為,則是因為其還屬於大漢的版圖。一旦放棄了它,強迫其居民離開故土,必生異志。如使再出一個類似隗囂式的人物,豪雄相聚,席卷而東,即使以姜太公這樣的名將統兵,恐怕都難以抵擋。鄧騭將涼州比喻成破衣服是不當的,要我說,涼州之病,就好像人皮膚上的惡瘡,如不及時治療,必然殃及全身。”

李修聽得脊梁發涼,直冒冷汗。

他對虞詡說:“我們考慮欠周了,欠周了,如果不是你提醒,國家就完蛋了。請你再幫著出出主意,現在這種情況,該如何應對?”

虞詡說:“現在涼州騷動,人心不安。為了防止涼州由於動蕩不安而發生變故,應該下令四府九卿,從涼州的豪傑和官吏子弟中選拔人才到洛陽做官,這表面上是表示朝廷對他們的恩賞嘉勉,實際上是拿他們作人質,以防非常之變,只要他們有抗戰的決心,就足以消彌邊患。”

好好好,李修連連稱好。

改日,他在禦前會議上轉述了虞詡的見解,馬上得到了眾公卿們的一致認同。

大家依照虞詡的方案任命西州豪強為掾吏,任命長吏子弟為郎,重新進行了部署,很快就化解了眼前的危機,而涼州也始終控制在東漢政府手中。

但這樣一來,虞詡不可避免地得罪了鄧騭。

好你個虞詡,一介小小的郎官,竟然推翻堂堂本大將軍的意見,真是讓老夫情何以堪!

鄧騭想找雙小鞋給虞詡穿。

正好朝歌(今淇縣)寧戚等數千人殺死官長,屯聚連年,州郡無法平定。

鄧騭便極力推薦奏準虞詡任朝歌長。

這分明是把虞詡往火坑裏推。

虞詡的親朋好友都來慰問,一個個臉上掛著肅穆哀傷的表情,他們說:“你太不走運了,被安排去朝歌。”

虞詡哈哈大笑,說:“志不求易,事不避難,這是做臣子的本職,而且,不遇荊棘,怎麽識別利器呢?”

到了朝歌,虞詡並不急著上班,而是先去拜訪河內郡太守馬棱。

馬棱也是一副同情的表情,看著他,說:“你是一位儒生,本應在朝中任職,怎麽安排到朝歌這麽混亂的地區來呢?”

虞詡答道:“剛剛接受職務的那天,京城很多士大夫都跟你一樣,哭喪著臉來吊勉我,好像是在為我送葬。其實朝歌那幫人,不過是些目光短淺的無能之輩,我虞詡根本不把他們放在眼裏。”

啊!馬棱嚇了一跳,說,目光短淺?無能之輩?您憑什麽這樣說呢?

虞詡微微一笑,說:“你想想,朝歌位於古韓國與魏國交界處,背靠太行山,面對黃河,距離敖倉不過百裏之遙。這些強盜空有萬人,卻不知占敖倉、據成臯,劫庫兵,守城嚱,開倉放糧,招兵買馬,以斷天下右臂,這就足以說明他們是些草包白癡,不足為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