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奪雄改制

劉保即位,將孫程等十九個宦官全部封侯。

東漢政權,一下子又從外戚手中轉到宦官手中。

當年的漢和帝不過封了宦官鄭眾一人為侯,如今,劉保竟一口氣封了十九個!

宦官勢力由是大增,將朝廷鬧得天翻地覆,久久不得安寧。

一個猛人徹底被激怒。

這個猛人就是我們熟悉的老朋友虞詡。

虞詡曾經因為一點小過失,被免職在家。

劉保即位後,又將其重新起用,出任司隸校尉之職。

司隸校尉位高權重,其職責之一就是督察百官。

虞詡上任之初就連續奏免太傅馮石,太尉劉熹,劾奏中常侍程璜、陳秉、孟生、李閏等人,舉朝震驚,百官側目。

中常侍張防徇私舞弊,玩權弄法,經常收受賄賂,貪汙腐敗。

虞詡馬上查辦此事,多次向上面打報告,均如泥牛沉海,毫無答復。

虞詡急了,他出了一個狠招:命人把自己捆綁起來,自投廷尉獄中。然後上書說:“昔年孝安皇帝任用樊豐,朝政大亂,社稷幾亡。現在張防復弄威柄,國家大禍將至,臣不忍與張防同朝,請批準臣告老辭職,不致落到楊震的下場。”

看到虞詡表現這麽瘋狂、這麽激動,張防害怕了,他充分利用自己在皇帝身邊工作的資源優勢,大講特講虞詡的壞話,並派人恐嚇和威脅虞詡,勸他自盡。

虞詡大怒,他凜然拒絕道:“我寧願挨刀以警示世人。”

太生猛了!

生猛得連張防的同類——已被封浮陽侯的大宦官孫程也被感動了。他堅決地站到了虞詡的一邊,入宮對劉保說:“陛下剛開始與臣等造事之時,常常厭惡奸臣,恨其誤國。現在你已經登上了帝位,卻又寄信這幫奸臣,和先帝有什麽不同?司隸校尉虞詡盡忠為國,常侍張防陷害忠良,請趕快將張防交送牢獄,釋放虞詡,交還他印綬,以伸張正義。”

有了孫程的倒戈一擊,張防徹底完蛋。

虞詡不但平安從獄中出來,還升了官,先為議郎,數日後,又升任尚書仆射。

在任尚書仆射期間,虞詡向劉保推舉一個人出任尚書令,一個對中國文化發展史有著極為深遠影響的人由此閃亮登場——現在有一種說法,說中國科舉制度就源於此人。

此人姓左,名雄,字伯豪。

虞詡非常欣賞他,認為他有“忠公之節”,在薦疏中寫道:“現在的公卿以下,大多恭順沉默,以建樹私人恩信為賢,以忠於朝廷為愚,他們之間相互‘鼓勵’對方說,‘要像白璧那樣清白是不行的,而彼此包容則多有後福’。我讀了議郎左雄數次上奏封駁的詔書,他竟敢引皇上身遭困厄的事實以作警戒,既有大臣忠直不阿的氣概,又有周公輔成王的高風。如果能擢為喉舌之官,必有匡扶國家之益。”

左雄因此被拜為尚書,不久,遷尚書令。

左雄,漢南陽郡涅陽縣(今鄧州穰東鎮)人。少有大志,聰明好學,知識淵博;品性篤厚,善助鄰裏,譽滿郡縣。

安帝時舉孝廉,遷冀州刺史。

他剛正不阿,嫉惡如仇,曾奏請皇帝懲治貪官汙吏,連二千石之郡太守也不放過。一時,賄賂之風被遏止,左雄名聲大震。

出任尚書令後,更是忠義奮發,不遺余力地匡正時弊,屢屢上書,提出改革意見。

歷史上著名的陽嘉改制就是由他發起的,所以又稱左雄改制。

這次重要改革的重點在於改革吏治,實現手段是考試制度。

秦朝以前,中國社會采用封建制,即封國土,建諸侯,選士是世襲制度。秦朝滅六國,統一天下,海內皆為郡縣,實行郡縣制。漢襲秦制,在選士問題上則在董仲舒的建議上創造性地發明了察舉制,即每年由郡國向中央推薦德才兼備的人才,這些人,或是孝敬父母、品行高潔的士人,或是廉潔自守的官吏,大都先授郎中,然後根據其表現進一步擢用。才能優秀者,稱秀才;孝敬廉潔者,稱孝廉。這種制度剛開始還不錯,可是隨著時間推移,慢慢就變質了。

因為缺乏客觀的評選準則,有些地方官員就徇私舞弊,致使許多被薦者名不符實,出現了“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才怯如雞”的不良現象。

為了將選士方案制度化,左雄多次上書,建議實行考試選官制度。

他說,舉薦制度由舉薦人的好惡而定,往往會有“言善不積德,論功不據實,虛誕者獲譽,構檢者離毀”的現象發生,以致“朱紫同色,清濁不分”。要避免由舉薦人主觀因素帶來的影響,就必須通過考試,考試家法(即必考孝悌之類的傳統知識)和奏章,先去公府考,端門復試,考其虛實,觀其才能,再由考卷評定審核,以成績取官,從而改良社會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