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名士之殤

1.第一次“黨錮之禍”

延熹四年(公元161年),桓帝打倒了梁冀,就恢復了鄧猛的本姓“鄧”,將其冊封為皇後,追封其父鄧香為車騎將軍、安陽侯。改封其母為昆陽君,侄子鄧康為沘陽侯。鄧氏家族的人大部分被封官,位至校尉者多不勝數。

然而,好景不長,隨著時間的推移,桓帝愛上了郭貴人。

受到了冷落的鄧猛不甘就此退出桓帝的視線,和郭貴人明爭暗鬥、爭風吃醋,大搞宮心計。

桓帝大怒,於延熹八年(公元165年)下詔廢黜鄧皇後,將其打入暴室。

鄧皇後遭此打擊,憂憤而死,葬於洛陽城北的邙山。

郭貴人雖然在這場爭寵戰中獲勝,卻沒能笑到最後。

因為桓帝很快又移情別戀了。

他喜歡上了一個叫田聖的采女(友情提示:按東漢後宮制度分,皇帝的妃嬪分:皇後、貴人、美人、宮人、采女,采女地位最低)。

他甚至想把田聖冊封為皇後。

不過,田聖的出身微賤,遭到了群臣的反對。

司隸校尉應奉上書說:“母後之重,關系著國家的興廢;漢朝曾立趙飛燕為皇後,使後嗣斷絕。陛下選立皇後,應該想到《關雎》詩篇中的追求,而疏遠五種禁忌。”

這樣,田聖被排除了。

田聖雖未被封後,但中宮缺後,卻是必須解決的問題。

太尉陳蕃提出,宮中的竇貴人出自名門,冊立皇後,非其莫屬。

最終,通過多方面意見匯總,竇貴人竇妙成了桓帝的最後一任皇後。

看到竇妙的“竇”字,大家一定又會想到,該不會是竇融的後人吧?!

事實上,她就是竇融的後人。

算起來,她已經是竇氏家族的第二個皇後了。

她姿色普通,魅力欠奉,能被冊封為皇後,完全得力於她那不平凡的高貴顯赫家世,還有陳蕃的力薦。

她的父親竇武因此從郎中遷越騎校尉,封槐裏侯。不久,又拜城門校尉。

竇妙生性忌妒、性情暴躁、殘忍,經常迫害後宮嬪妃,使得桓帝雖有後妃無數,膝下竟無一子。

桓帝一死,年輕的竇妙為掌握朝中大權,與其父竇武商量,決定立漢章帝的玄孫犢亭侯劉宏為帝。

劉宏的曾祖父是河間王劉開,父親解瀆亭侯劉萇與桓帝劉志是堂兄弟,也就是說,他是桓帝的親堂侄。

這一年(公元168年)的正月二十日,年僅十二歲的劉宏登基稱帝,改元為“建寧”。

竇太後論功策勛,封竇武為聞喜侯;竇武的兒子竇機為渭陽侯,位拜侍中;侄兒竇紹為鄠侯,遷步兵校尉;另一個侄兒竇靖為西鄉侯,位拜侍中,掌管羽林左騎。竇氏一家權傾朝廷內外,十分顯貴。

朝廷大權從此落到竇氏父女手中。

與當年專橫跋扈的竇憲不同,竇武是一個難得的正直忠義之士。

其任城門校尉期間,“多辟名士,清身疾惡,禮賂不通,妻子衣食才充足而已”。

得到皇帝和皇後兩宮的賞賜,全都發散給太學生和施舍給貧民。

他愛護太學生,同情忠義正直之士的遭遇,仗義執言,堅決站在士人的一邊。

三年前(桓帝延熹八年、公元165年),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

河南方士張成,素來結交宦官,他從中常侍侯覽那裏得知,朝廷不日就要大赦,於是裝模作樣地看風望氣,聲稱自己已占蔔出日內就要大赦天下了。

他鼓動大家去打劫犯罪,說就算殺了人也沒事的,皇上大赦天下,很快就會獲釋的。

為了驗證自己未蔔先知的本事,他叫兒子去殺個人來玩。

太可惡了!

司隸校尉李膺聽說了此事,不由得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命人將張成的兒子逮捕歸案。

可是,還來不及處理,大赦的詔書真的頒布了。

怎麽辦?

釋不釋放這個殺人兇手呢?

李膺一想到張成那無恥狡黠的嘴臉氣就不打一處來,殺人放火,天理難容!

可要是不將他釋放,就是批龍鱗、逆聖聽,抗旨不遵啊!

李膺兩難。

他在情、理、法之間搖擺。

最終,他決定以一己之力向邪惡勢力挑戰,以還世道清白,宣布把張成的兒子處死。

這下捅了馬蜂窩了!

李膺不知道,自己這個決定,竟然使天下士人因此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兒子被殺,張成豈肯善罷甘休?!

他找到了大宦官侯覽、張讓等人,讓他們替自己出個主意。

你想啊,張讓的弟弟也是被李膺所殺,早對李膺恨之入骨了。

張讓也想為自己的弟弟報仇,便給張成支了個招,要他讓養子牢修上書,控告李膺他們結黨,“共為部黨”,“誹訕朝廷,疑亂風俗”。

當政的桓帝不問是非,將李膺等人關入北寺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