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靖海計劃(第4/4頁)

李大少爺撇撇嘴,繼續解釋起兩種火炮的優劣。

152毫米和203毫米之爭結論其實早有了,僅從數據上看,同口徑倍數的152毫米炮無論射程還是彈丸質量,以及穿甲能力,都不如203毫米炮,但這其中的大部分原因都是因為彈藥造成的。

作為後世人,李大少爺比任何人都清楚制約火炮的不光是炮本身,炮彈也占據了相當大的一部分,所以這次他要采用的152毫米火炮,完全是全新設計的,首先就是倍數問題,為了增強大射程,提高彈丸動能,加強穿甲能力,李默將炮管長度提到高了史無前例的52倍口徑,這幾乎是152毫米炮的極限了。

隨之而來的改變是采用新型材料,增大膛壓,加大彈丸質量,提高發射藥裝量,開始研究專門的穿甲彈,再配合目前夏威夷獨家的TNT裝藥,理論穿甲能力完全可以達到200毫米均質鋼板,要知道這年頭的很多大型裝甲巡洋艦裝甲厚度還不到150毫米,所以完全可以應付,何況輕巡的作用也不是去和主力艦對轟!

即便是152毫米新式三聯裝火炮最後趕不上進度,李大少爺還有一個絕招,那就是學習後世中的日本,將152毫米三聯裝艦炮改為雙聯裝203毫米艦炮,因為兩者無論是重量還有炮座幾乎都差不多!

當然,讓李默敢大膽采用152毫米火炮,還有個更大的因素,那就是速度。

152毫米艦炮後世被稱為水管不是沒有道理的,即便是在這個高速自動裝彈還沒成熟的情況下,即便是采用分裝炮彈,使用德國剛剛研制成的卷揚機,機械填裝的情況下,因為彈丸質量相對較小,射速也可以由人工填裝的每分鐘三發提高到每分鐘六發,甚至更高!

203毫米艦炮卻完全反之,以決心級為例,由於彈丸質量大,機械輔助裝置重,加之現在的技術水平,只能維持在每分鐘一發,前後四門主炮的情況下,一分鐘內投射的彈丸總質量遠不如變態的十二門152毫米炮,速度更是全面被壓制。

日本人雖然選擇了大口徑,但此時無畏艦還沒出來了,制退復進機還沒完全成熟出現,再完全靠彈簧復進機的情況下,即使裝上六門203毫米主炮,每分鐘彈丸投射的總質量上,也會被自己全面超越。

還有一個相當重要的原因李大少爺沒說,那就是經過上次戰爭時,152毫米火炮對陸支援時的表現,遠比203毫米火炮更出色,考慮到日本海岸線悠長,對陸是支援是非常關鍵的,何況他李大少爺以後未來的目標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島國,自然需要強大的對陸支援火力。

隨著李大少爺的解說,陳平的臉色也好了很多,但唐曉卻要哭出來了,52倍口徑,還要采取三聯裝,加上研制穿甲彈,這些活都要在兩年內完成,這不是逼著我跳海嘛!於是立馬拉過皮埃爾,交頭接耳起來。

當一切都解釋完畢,李大少爺當即拍板,定名為靖海級巡洋艦,總計建造八艘,采用四加四的建造方法,即後四艘必須等到前一批完工後看實際效果再定,前四艘分別為靖海、平海、寧海和定海號,全部在夏威夷船廠建造。

整個造船計劃也被稱為靖海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