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3/8頁)

在派遣希爾去開羅搜集卡車資料,吩咐他要拍下各種不同卡車的相片後,馬斯基林便在工作桌前坐下,開始思索。無論英軍還是德軍,都會刻意把假坦克或空殼放在戰場上,以達到欺敵的效果。西沙漠部隊用的是尺寸完全一樣的木頭模型,需要六個人和一輛平板卡車才能搬動;隆美爾則是把笨重的假坦克木殼裝在大眾汽車的底座上。據說,美國方面也在研究一種充氣式的橡膠模型。然而,就一輛真正的坦克來說,不論哪個國家都只能在上面塗上迷彩漆,從來沒有一支軍隊企圖把坦克偽裝成別的東西。

馬斯基林著手工作,以設計舞台魔術的方式開始:列出必須達成的目標、必須克服的障礙,以及手邊可以運用的器材物資。這次,魔術的目標不是讓一個女人爆炸起火後變成蝴蝶,而是設計出一個重量極輕、用完即扔的框架,好讓坦克在敵人近距離的偵察下呈現出不具攻擊性的卡車外貌。他必須克服的障礙相當多,敵軍觀測人員會注意車輛的陰影和輪廓,會察看車輛各部位細節,因此,這個偽裝框架投射出的影子必須完全符合一般卡車投射出的影子,外形輪廓也必須做到完全相同,而且,坦克的履帶痕跡也必須加以抹除。此外,為了達到實用目的,這個框架必須相當簡單,最好幾個人就能擡起,如此才能快速卸除投入作戰。另外,駕駛員的視線從頭到尾都不能受到任何阻擋。最後,制造這個框架必須用到的材料他還沒有決定,但這些材料必須能在尼羅河盆地悉數找到,而且數量要足夠。

在盡可能把幾個大問題一項項細分成許多小部分後,他開始一一加以解決。使用什麽材料才更容易取得?怎麽展開卡車框架?怎麽折疊?用鉤子或閂鎖輔助會更容易固定嗎?框架拆解下來應該分成兩塊、三塊、四塊或者更多?這些組件該用卡榫扣在一起,還是用螺絲擰在一起?框架該重復使用還是一次性的?他一條條思考,在紙上繪出草圖,一個卡車的框架便慢慢呈現了。他把這些復雜的想法一一具體化,送進大腦中他自稱的“點子工廠”裏。在此,想象力主宰一切,各種解決方案也如花朵般綻放。幾乎是機械地,在他的知識和與生俱來的創造力結合之下,一個實用的構造圖就此成形。

他把這個將坦克變成卡車的裝置取名為“遮陽罩”,主要的構造是兩個能從頭至尾罩住半輛坦克的可折疊式框架,加上已塗漆上色的篷布。當它撐開罩住坦克時,會呈現出三個不同高度和寬度的方塊,這三個方塊連接起來,便排列成類似階梯但不完全平整的輪廓。第一個方塊近似正方形,代表卡車的車頭;第二個方塊較高但較窄,代表卡車的駕駛座;第三個方塊是整個框架最長最高的部分,代表卡車的載貨區。

這兩片框架以螺栓鎖在坦克左右兩側,在坦克上方的炮塔頂端則加上鉸鏈固定。當螺栓和鉸鏈一解開,這兩片木框就會立刻往兩邊掉落,像對半剖開的馬鈴薯。雖然在木框之下還是會露出幾英寸高的坦克履帶,不過在沙漠波浪起伏的地形中,這一點點泄露秘密的部分並不容易被發現。“就紙上設計看來,”第二天早上,精疲力竭的馬斯基林把這張草圖拿給組員們看時,說,“應該可以完全發揮效果。”

“既然如此,我們何不直接對德國人亮出這張草圖?”希爾諷刺道。

工作分派下去了。羅布森負責把馬斯基林的草圖改畫成更精細的設計圖,湯森德則進一步描繪出將框架裝上坦克、組裝過程,以及最後折疊好放在坦克車邊的樣子。希爾和福勒的工作是用泥土塑出一個近似馬蒂爾達坦克的模型,“釘子”格雷厄姆則根據草圖,做出一個能剛好覆蓋住泥土坦克的比例模型木框。至於諾斯的工作,則是想辦法用輪胎痕取代會泄露秘密的履帶痕跡。魔術幫的成員工作了一整天。一大早,聽到官方宣布納粹的超級戰艦“俾斯麥”號已被英軍的“多塞特郡”號巡洋艦用魚雷擊沉,他們的士氣也極為高昂;但沒過多久,在獲知非洲軍團已完全控制哈法雅隘口,英軍在“簡短行動”中獲得的戰果已化為烏有後,他們興高采烈的情緒頓時涼了下來。

不過,馬斯基林還是信守承諾,在清真寺叫拜者呼喊晚禱時刻之前,福勒中士便已將設計圖、草稿和“遮陽罩”的迷你模型送往巴卡司少校手中。這個設計立刻過關,馬斯基林接到的下一個指令,是把這個模型實際建造出來,準備在第七裝甲旅的克雷將軍面前展示。

在魔術幫等待命令下來的空當,諾斯已解決了履帶痕跡的問題。他跑到附近的機械實驗小組,在該小組負責人的協助下,制造出可掛在坦克後面的“尾巴”。這是一種相當沉重的拖曳式裝置,由一段凹凸不平的金屬組成。這個裝置可以掛在坦克後方,在坦克行進時抹去履帶痕跡,改而留下貌似卡車輪胎車痕的印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