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苦命的好人秦末帝子嬰(第2/5頁)

蒙恬和扶蘇相繼去世後,趙高和李斯合謀,擁立胡亥即位,胡亥是個糊塗蛋,大權自然落到了趙高的手裏。趙高掌權後,在濫用民力方面,比起秦始皇來更變本加厲,比如驪山的陵墓還沒修好,又征伐了幾十萬人去修,河套的守軍跑光了,又以此為借口大修長城。中國國民經濟的破壞,老百姓的筋疲力盡,也都在繼續中。胡亥登基後,做的最主要的事情就是大清洗,他將自家的12個兄弟姐妹在鹹陽公開殺死,蒙恬、蒙毅兩兄弟也相繼被害。右丞相馮去疾和將軍馮波被逼自盡。就在秦始皇過世後的第二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扯起了造反大旗。大秦帝國一下子陷入到了暴亂中,與此同時,趙高卻依然在大肆排除異己,趙高的兄弟趙成做了鹹陽令,把持了京城的權力,其他的各路親戚也被陸續安插在官場中。大秦帝國的皇帝,表面上姓嬴,其實漸漸開始姓趙了。

這時期秦帝國的危機日益加劇,內訌也升級了,本來李斯和趙高在擁立胡亥一事上,算是一個戰壕的盟友,但是胡亥即位後,趙高大權獨攬,李斯日益不滿,就開始屢次在背後發牢騷。趙高早就想除掉這個大敵,他故意給胡亥造謠,說李斯有謀反之心。胡亥這時候對趙高已經言聽計從,二話不說就解決了李斯。算計了一輩子的李斯,臨了被更陰的人算計了。

胡亥這個皇帝,是歷史上有名的糊塗皇帝,當然,他有些事情也不糊塗。他曾經對趙高說,人生就像白駒過隙一樣,得懂得享受啊,趙高當然趁機迎合他。胡亥繼續發動民夫修造阿房宮和驪山陵墓,激得民怨沸騰。這期間,陳勝吳廣起義已經發展到了10萬人,大舉進兵鹹陽,六國貴族也紛紛造反,但陳勝吳廣無遠謀,其部將打了勝仗後不思進取,紛紛畫地為牢自立為王,起義的勢頭沒幾天,自己內部就分裂了,秦帝國借此機會調集重兵,逐漸扭轉了頹勢。公元前209年12月,節節敗退的陳勝在澠池被秦將章邯擊敗,部隊全軍覆沒。陳勝吳廣的起義被鎮壓了,但摁下葫蘆起來瓢,當年的六國舊貴族們紛紛起事,北方的原韓王室、齊王室、趙王室,一個個接連擁兵自立。這時候的秦國,還好有名將章邯等人南征北戰,憑借著從北方邊境調回來的精銳騎兵,外加臨時武裝的幾十萬在驪山修陵墓的奴隸,總算能夠穩住戰局。

但氣數該完還要完蛋,到了公元前207年,秦帝國的局面一度大好,北方的趙國王室被秦軍包圍,秦軍企圖圍點打援,形成一個巨大的包圍圈,徹底聚殲前來救援的各路起義部隊,但計劃卻趕不上變化,起義軍中偏出來了一個項羽,在巨鹿演了一場破釜沉舟的妙筆,一舉擊破秦軍。而另一路原本意在牽制秦國的偏師劉邦,竟然也逼近了函谷關。秦帝國的死穴一下子被捅破了。這期間的秦王朝,秦二世一直都沉迷於享樂,大權全由趙高把持,趙高每天都對他謊報軍情,吹噓外面形勢大好,可到了這時候,眼看就捂不住了。秦二世得知真相後大怒,順口罵了趙高幾句,趙高也不幹了。你天天花天酒地的,老子替你把持大權容易嗎?現在倒賴我了。眼看秦二世和自己交惡,趙高幹脆一不做二不休:弑君。趙高派自己的女婿閻樂持刀闖宮,企圖殺掉胡亥,生死關頭,無能了一輩子的胡亥,總算拿出了點祖先的風采,他搶在閻樂動手前,二話不說橫刀抹了脖子,無意中創造了一個記錄: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自殺的皇帝,也是第一個被臣下逼著自殺的皇帝。

胡亥抹脖子痛快了,可事情沒完,皇帝死了怎麽辦?趙高覺得好辦,再立一個不就行了?可立誰呢?當年胡亥的兄弟姐妹,都給殺光了!想起來了,總算還有一個:子嬰。

子嬰究竟是扶蘇的兒子,還是秦始皇的兒子,現代的各類史書上說法五花八門,但這個僅存的秦國王室,卻是一個少有的好人。當年胡亥意圖整死蒙恬,大家都不敢說話,唯獨子嬰出頭,說蒙恬畢竟是先皇的大將,殺了對不起先皇。雖然秦二世沒聽他的,但大家都不敢喘氣的情況下,他竟然逆流而上,敢冒著危險救蒙恬,確實有膽。

對這個有膽的人,趙高是不喜歡的,但這時候局勢比人強,好賴也就是他了。更重要的是,老奸巨猾的趙高知道,現在的局面已經無法挽救,章邯先被打得全軍覆沒,幹脆投降了項羽,函谷關以東的地盤已經不屬於秦朝了。而函谷關內,局面也是人心惶惶,起義軍殺進函谷關,似乎也是遲早的事情。到時候覆巢之下,豈有完卵。

對這個局面,趙高是清楚的,但是關鍵是怎麽辦?整頓兵馬鎮壓?別開玩笑了,秦國連給秦始皇修墳的奴隸都派出去了,也被人家打得一個不剩。那個項羽是好惹的嗎?破釜沉舟的霸王氣概,逮誰殺誰,這時候不是咱鎮壓人家,而是人家鎮壓咱。如此局面下,趙高也算識趣,他給子嬰說,我要擁立你接班,可咱們現在的地盤,也就和秦國早年差不多大,幹脆您也別稱皇上了,還是叫秦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