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苦命的好人秦末帝子嬰(第4/5頁)

趙高死了以後,子嬰抖擻精神,即位。宗廟祭祀典禮後,子嬰成了最後一任秦王,奪權後他火速出手,將趙高的家族以及親信殺得一個不留,三下五除二就除了鹹陽所有的趙高的勢力,可見,他也是一個極其強悍的人物,只是這樣的人物出現得太晚了。

趙高死的時候,是公元前207年9月,這時候的項羽,還在巨鹿打掃戰場,劉邦的偏師正火速地向函谷關進軍。此時秦王朝雖然退入關中平原,但外面尚有崤山做屏障。何況誅殺趙高的行動,讓子嬰的威望空前提高。秦人本來就是尚武的,在子嬰看來,趁這個時候整頓兵馬死守函谷關,保住秦國的社稷,至少割據關中平原自立,似乎是沒有問題的。子嬰確實也打算這麽做,在殺掉趙高後,子嬰派人宣告趙高的罪狀,傳示天下,得到了關中平原當地百姓的支持,然後他整頓軍隊,搶占關口,甚至把王宮裏的珍寶都拿出來,鼓勵將士們奮勇殺敵,不管怎樣,先頂住敵人再說。

這時候的子嬰,在函谷關周圍,設立了三道防線,其中防禦的重點,選在了崤山,當年這裏就是秦國東出的通道,希望這一次他能夠變成阻遏起義軍西進的大門。

在經過了一個月精心準備後,劉邦來了。

劉邦之所以來得這麽慢,不是因為打得差,而是因為出發的時候,當時的劉邦只有萬把人,一路西進的時候,他主要在幹一件事:拉隊伍。從關中平原一路拉到函谷關下,此時的劉邦已經拉到了10萬人,雖然質量多是雜牌軍,數量卻夠了。

見來的不是項羽,子嬰還是很有些想法的。項羽確實難打,劉邦貴姓?沒聽說過,看來還是可以打一打的,立刻就派了軍隊在崤山設立防線,意圖阻止劉邦進兵。可是等了沒幾天,卻連個鬼影也沒等來,正納悶呢,卻突然得到消息,劉邦的軍隊突然在藍田地區出現,趁秦軍不注意的時候發起了襲擊,反而從背後捅了崤山秦軍一刀,就這樣繞了個彎子,劉邦竟然就繞進了函谷關。這時候子嬰連忙禦駕親征,率軍進駐武關,企圖與劉邦相持。劉邦眼看著子嬰部上下一心,就打消了進攻的念頭,轉而派人勸降。在權衡了雙方之間的力量對比後,子嬰長嘆了一口氣:就這樣吧。他讓人用繩子反捆住自己的手,投降的那一天,子嬰把自己捆起來,坐上他專屬的白馬車,奔向了劉邦的大營,就這一刻,強大一時的秦王朝,從此壽終正寢了。

子嬰投降以後,劉邦的部將樊噲提出殺掉子嬰,劉邦知道子嬰在秦人中的威望,並沒有這麽做,只是派人把他看押了起來。進入鹹陽後,劉邦在經過了初期軍紀渙散後,在張良的提醒下,廢除了秦朝的苛刻法令,與百姓約法三章,很快收攬了民心,在關中平原站住了腳跟。一個月後,項羽的大軍也到了,在和劉邦開完了鴻門宴後,項羽取代劉邦,占有了富庶的關中平原地區,比起劉邦的老謀深算,項羽的做法卻是“粗線條”,他先是對秦國王室展開了大規模的清算殺戮,本來被劉邦赦免的子嬰也遭項羽殺害,而後一把火,把富麗堂皇的阿房宮付之一炬,連章邯投降後帶來的20萬秦國士兵,也被項羽集體坑殺。而後項羽雖然在當地封章邯等人為王,自己自立為西楚霸王。把劉邦遠遠地轟到了四川去,但是在關中父老心目中,劉邦,才成了關中百姓心中的主人。

子嬰的投降和被殺,標志著秦王朝的落幕,但即使對於此時已經暗流湧動的楚漢爭霸,子嬰事件,同樣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在趙高死後,子嬰在秦人心中其實是有很高地位的,他之所以選擇投降,主要是這時候關中平原的精銳部隊,早被章邯帶著投降項羽,又讓人家給坑了。他實在不忍心在力量差距如此懸殊的情況下,害得當地父老生靈塗炭,他以一人的榮辱,換來劉邦軍的秋毫無犯,加上誅殺趙高的事件,這時候的子嬰,在關中父老心中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劉邦入關後,赦免了子嬰,又和老百姓約法三章,嚴明紀律,使他大得關中父老的民心。偏偏這時候實力強大的項羽,是給劉邦幫忙的。關中的百姓,對項羽本身就抵觸,因為項羽是楚人,戰國歷史上,就屬楚國與秦國之間的戰爭最拉鋸,秦人看楚人,從來也都俯視的。要想爭得長期以霸主身份自居的秦人之心,不用點方式方法是不行的,偏偏項羽的方法,卻是火上澆油,他火燒阿房宮,坑殺20萬秦兵,誅殺秦國貴族,縱容士兵們在關中平原大肆搶掠,秦人心中的憤怒早就燃成了火。彪悍尚武的秦人什麽時候受到這種屈辱,而且給我們屈辱的,還是當年的手下敗將楚人!之後在分封諸侯的時候,項羽把章邯分在了當地,但在當地人眼裏,章邯是叛徒,是導致20萬鄉黨被活埋的兇手。怎麽可能聽他的招呼?這時候,關中百姓心目中的英雄,也唯獨剩下了一個人: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