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隋朝其實這麽牛(第3/4頁)

無論是對突厥還是對吐谷渾,楊堅都采取了一種極其聰明的辦法——軍事打擊,但把打擊控制在一定範圍內。對各周邊部族,皆是“打個巴掌給塊糖吃”,聽話的就給援助,給冊封,給榮耀,不聽話的就打,打到你聽話為止。同時更“以夷制夷”,對突厥分化瓦解,保證各種力量相互牽制,對吐谷渾則在得勝後收手,保證吐谷渾牽制西突厥,在冊封啟民可汗的同時,又拉攏突厥周邊的契丹,牽制強大的突厥人,苦心之下,戰亂持續的中國北方,終於被楊堅打出了一個“戰略平衡”,契丹、吐谷渾、突厥皆遣使歸順,隋王朝更在西域設立兵站,重新進入西域地區,“威服四夷”的局面,至此開始初現。

當然,還有一個不服的——南陳。

在整頓完內部,打服了北方以後,隋文帝終下決心,發動這場一統天下的最後一戰。公元587年,楊堅首先滅掉了盤踞在荊州一帶的後梁政權,打掉了南進的障礙。此時南陳正是荒唐皇帝陳後主在位時期,他沉迷詩詞創作,常聚一群文士作樂,國家朝政大多荒廢。

公元588年,楊堅以晉王楊廣為大元帥,著韓擒虎和賀若弼兵分兩路大舉南征。這次南征,楊堅很重視“宣傳工作”,在詔書裏歷數了陳後主13條大罪,在江南地區廣為散發。此時荊州地區也被隋朝占有,南方政權原本可以倚仗的長江天險已經不復存在。陳後主偏偏自己作死,隋朝大兵壓境他竟然毫不慌張,說金陵有“王氣”,隋朝根本過不了長江。結果短短幾天,南方各州縣望風披靡,隋朝兩路大軍勢如破竹,很快就包圍了南陳國都建康。

此時建康城中尚有兵馬十多萬,完全可以背城一戰,甚至可以做到突圍而出,但先前自信有王氣的陳後主卻嚇破了膽,整日只知道躲在深宮裏以淚洗面,他本就愛好詩詞創作,一生裏寫的最經典的幾首悲情詩,大多出自此時。但寫詩救不了他,隋軍隨後發起強攻,輕易攻破了建康城,陳後主和後妃躲在枯井裏,最後被隋軍士兵給搜了出來,活活的做了俘虜。公元589年四月,陳後主連同被俘官員200多人被押至北方,至此,自西晉末年開始分裂數百年的中國,終於重歸一統。這是隋文帝的不世功勛。

縱觀隋文帝登基後的各類戰爭,可謂是“大有為”之君,但另一個事實更值得重視:他哪來的這麽多錢?

歷朝歷代,但凡是開疆拓土,統一天下這種事,多半都是要打仗的,要打仗就必須花錢,打成經濟崩潰的也不在少數。而隋文帝創造的奇跡是,他登基時,接下的是北周的國土,剛剛統一北方,國民經濟尚在恢復之中。之後又宗室叛亂,突厥犯邊,一邊打仗一邊恢復經濟,卻平穩過渡,一統四海,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如何實現這個奇跡?這才是隋文帝一生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比他統一北方,威服四夷更重要,對後世影響深遠的大事:隋朝時代的政治經濟改革。

說隋文帝的政策,首當其沖的就是經濟改革。

打仗需要錢,不管是統一戰爭,還是對突厥、吐谷渾的反侵略戰爭,皆是耗資巨大。在隋文帝之前,北周時代的24年,中國北方幾乎年年打仗,內部有跟北齊打,跟南朝打,外部有跟突厥打,跟吐谷渾打,不打的話就要拉攏,和親、賞賜,樣樣皆是花錢如流水。

在楊堅建立隋朝之前,北方從北魏時代開始就實行了均田制,即按照人丁來分配土地和繳納賦稅,但發展到隋朝時,均田制的政策卻還處於“粗線條”階段,楊堅所做的,是將北魏時代開始實行的均田制更加細化,一方面在人丁管理上,設立了嚴格的戶口管理制度,即保閭制度,規定縣以下5家為保,5保為閭,4閭為族,分設保長、閭正、族正。從公元585年開始,楊堅又大規模地在全國整理戶籍制度,要求各州縣按照戶籍注明的年齡大小,對天下百姓逐家進行核對。如此一來,就使賦稅的征收更加透明細化,擴大了國家財政的稅源,改變了在北魏和北周時期可以隨意隱瞞戶口的現象,偷稅漏稅的情況很難再發生了。隋文帝能夠在強敵環伺的局面下誅滅群雄,統一四海,穩定的稅收和豐厚的儲備是他成功的基礎。

和農業政策調整同時進行的,是河道的疏通。世人皆對隋朝大運河頗多詬病,而事實上,大規模地整修河道,從隋文帝楊堅時代就開始了。早在公元584年,隋王朝就引渭水入潼關,長達300余裏,命名為廣通渠。公元587年,又沿著春秋時期夫差開鑿的運河故道,打通了南起江都,北至江蘇淮安的河道,命名為山陽瀆。這兩項大規模的水利工程,在當時灌溉良田萬畝,因旱災而鬧荒數年的關中平原成為肥沃樂土,江南至北方的運河航線也因此疏通。同時,隋王朝在山西蒲州和安徽壽州也修建了大規模水利工程,並整治鹽堿荒田,這些北周和南陳時期的饑荒“重災區”,皆因此變成土地肥沃的樂土。隋朝農業之發達,正建基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