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玄武門之變的『罪臣』們(第3/5頁)

而當初和馮立合兵的謝叔方,是與馮立同時自首的。不過比起馮立來,李世民對謝叔方的印象更好,謝叔方剛剛自首,李世民即稱贊道“義士也”,隨後下詔赦免了謝叔方的罪過。比起沖鋒陷陣的馮立,李世民對謝叔方更是用人用其長,唐朝擊敗突厥,拓地千裏後,謝叔方先後被任命為肅州、伊吾、涼州等地刺史,專門管理少數民族地區事務,而謝叔方也一如既往的“仁厚”,他公正對待當地少數民族,安撫地方部落,保證這些新歸附地區死心塌地忠於唐朝,終貞觀一朝,可以說是哪裏難治理,哪裏就派謝叔方。值得一提的是,謝叔方將中原先進的農業水利技術引入西北少數民族地區,今天甘肅張掖、九泉以及新疆哈密等地的許多水利工程,都是他在任時所修,他還建議唐王朝修築安西驛道,從此中原與西域的交通暢通無阻。在西北少數民族部落中,謝叔方享有崇高的聲望,史載當地少數民族部落“以父事之”,可謂威信頗高。在唐太宗之子李治即位後,謝叔方又曾被任命為廣州刺史,負責治理中國南方地區,同樣在當地施行仁政,善舉頗多。尤其是他引珠江水灌溉農田,招募內地百姓耕種,原本“蠻荒”的廣東地區,從此經濟飛速發展起來。這位玄武門之變時期的“罪臣”,實為貞觀盛世的“最牛地方官”。

在唐朝史官編寫的《忠義錄》裏,謝叔方與馮立並列首位。但相比之下,另一位在玄武門之變中成為“罪臣”的薛萬徹,雖之後建功頗多,但身後之名,卻與這兩人相去萬裏。

在這3位將軍裏,如果要論最善戰的,當屬薛萬徹,對這位猛將,李世民也真心招撫。玄武門之變後,謝叔方和馮立都於第二天主動自首(家人都被扣押了),薛萬徹卻更有遠見,事發當天逃跑的時候,竟然帶上了全家人,舉家隱藏於終南山中。李世民曾多次派人宣召,還命地方官嚴加搜查,挖地三尺也要把薛萬徹找到,卻始終是泥牛入海無音信。最後李世民索性昭告天下,赦免薛萬徹的罪名,薛萬徹這才出山覲見李世民。對這位猛將,李世民果然信守諾言既往不咎,任命他為大同將軍。幾年之後,大唐開始了反擊突厥的戰爭,薛萬徹被編入李世績的北路軍,他親率麾下鐵騎長途大迂回,一舉端掉了突厥設在呼和浩特的老巢,截斷了頡利可汗的北逃之路,戰後薛萬徹統帥的2000鐵騎,歸來不足千人,其本人身受18處創傷,唐太宗聞訊後大贊“真勇將也”。其後在唐王朝的歷次戰爭裏,薛萬徹和他的部將都是唐軍的急先鋒,唐朝平滅薛延陀汗國的戰役,又是薛萬徹長途奔襲發動襲擊,一舉打掉薛延陀汗國的後勤基地,保證唐軍一戰定西北。後來的高昌戰役,也是他急行軍一夜,長途奔襲千裏,在黎明時分出現在高昌國守軍眼皮底下,其強悍的戰鬥力,連在此戰中觀望的西突厥也大為驚異,乖乖投降了唐王朝。這位勇敢的名將,最擅長的就是沖鋒在前,多次演出長途奔襲大迂回滅敵的好戲。唐太宗曾將他與李道宗、李世績兩位名將並稱,可謂是李靖、侯君集之後,貞觀盛世的3大名將之一。

但這位作戰勇敢的名將,卻有不容回避的弱點:性格簡單。薛萬徹打仗,以勇猛著稱,最出色的戰術就是進攻、奇襲,但是在謀略方面,卻與同時代的名將相去甚遠,唐太宗曾評價薛萬徹“非大勝,即大敗”。這個弱點反映在生活上,就是思考問題簡單,做事不考慮後果。唐太宗晚年,薛萬徹受到的恩寵達到頂峰,唐太宗將女兒金陽公主下嫁給他,並命他隨軍征討高麗。征高麗戰爭中,薛萬徹一路勢如破竹,但唐軍整體卻進展不順,最後無功而返,立下大功的薛萬徹也因此沒有得到封賞。心懷不滿的薛萬徹因此憤憤不平,經常私下裏嘮叨,結果被人告發。唐太宗臨終前,將薛萬徹貶低,到了唐高宗李治即位後又將他召回。而他最後的倒黴,卻栽在了一個敏感問題上——擁立景陽王謀反。

其實這個謀反大罪,最後定的主犯是長孫無忌,但薛萬徹一直與長孫無忌交好,因此也受到了株連,畢竟他手握重兵,是皇帝忌憚的人物,又兼薛萬徹性格孤傲,平時得罪人甚多,以至於出了事竟無人為他說情。公元652年,薛萬徹以謀反罪被處死,行刑當日,薛萬徹很爺們,當場大喊“我大好男兒,理應戰死沙場,怎能因謀反被殺”。其慨然壯烈,連殺了一輩子人的劊子手都膽寒,斬首的時候刀砍了3次才砍下薛萬徹的頭。這位一生裏兩次“站錯隊”的名將,最終還是因“站錯隊”丟了性命。

除了3位被唐太宗重用的“站錯隊”的名將外,李世民更對其中的許多文臣不計前嫌,信任有加,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魏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