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開業大吉 昏天黑地

黨項人李繼遷。

時刻在生死邊緣掙紮的人超級敏銳而且無所謂光榮恥辱,宋朝的皇帝換人了,李繼遷立即派人進了開封城,目的是——求和。注意,是求“和”。

這世上只有對等的敵體,才能提議和平。

這在趙光義時代不可想象,一個事實是,不管戰場局面怎樣,李繼遷永遠都只有謝罪稱臣的份兒,並且還得主動聲稱自己姓趙,叫保吉。而且別忘了就在不久之前,他的老巢烏、白池還被王德用給抄了,他連尾隨反擊都不敢。這時居然就大大咧咧地派人來求“和”……這是什麽樣的臉皮,這是什麽樣的厚度啊!

相信當年宋朝大殿上的眾多高官們只怕會哭笑不得,然後直接把該使者啐下堂去。

但是錯了,結果是戲劇性的,遠在黨項沙漠裏的李繼遷立即就跳上了馬背,不管外邊是什麽天氣,哪怕是狂風大作,滿天都是拳頭大小的石頭,他都要立即沖到祖先們的墳地去。

祖先們——痛哭的時刻到了,天大的喜訊,祖宗的基業、定難五州終於回來了——!!

無法想象,宋朝不僅同意和平,而且給予的條件無比優厚。不僅承認了他占據夏州、銀州的合法性,並且把綏州、宥州和靜州也都賜給了他。正式封他為定難節度使。也就是說,他已經完全恢復了黨項祖先對定難五州的所有權,十多年欲死還生,多少次站在刀刃上討生活的日子沒有白廢!

黨項在狂歡,漢人在憤怒。趙恒和他的大臣們輕飄飄的一句話,就把這十多年裏無數戰士的生命,無法計算的物質投入,以及對異族人的進攻態勢和心理都毀掉了……悲哀吧,更悲哀的是,這個決策居然是由當時朝廷裏保守、革新兩派的大佬們共同作出的。

主要出面的是李至和王禹偁,兩派各出一人。

這樣的事情做出來,千年間無數的漢人對他們君臣豎起了中指,尤其是對趙恒,我鄙視你!竟然這樣就妥協了,簡直是不戰而敗,沒血性、沒膽量,不是個男人!

但是實在應該回到當時的宋朝廷議中,聽一聽那些大臣們到底是怎樣說的。

論調很實際,首先提問,定難五州很重要嗎?沒它過不了日子嗎?第二,就算全都得到了,就像最開始從李繼捧手裏得到時那樣,能保住嗎?得用內地的多少錢糧,多少壯丁,多少軍人去不斷地填坑?什麽時候才能填滿呢?!

第三,請問陛下,您比您的父親怎樣?還想再五路發兵,攻打西夏,變成沙漠組團超級旅遊嗎?那得要多少本錢,而且收回了多少現鈔,現實是本最無情的賬,什麽事情都是生意,總得劃得來才去幹吧?

第四,請參看第一條,定難五州對李繼遷就太重要了,得不到就會沒完沒了地鬧下去,除非他死……但這麽多年了,他就是不死!

怎麽辦?很簡單,回到最初點,定難五州對宋朝不過就是個外快,不管有多肥多好,都得平靜安定才能收進腰包,現在已經是禍害了,那就別再留著它。

把事情拉回到唐朝去,拉回到拓拔思恭的時代去,那時唐朝籠絡住黨項人的武器無非就是恩與威,現在您的父親已經把威做到了,您所要做的就是恩。索性就大方些,定難五州二缺三,那個三握在手裏始終都有事,一起都還了幹凈……

以上就是宋朝放棄定難五州的官方言論。但是裏邊有兩個內幕,第一,趙恒的性格真相——棉花裏的那根針,事實勝於雄辨,等到一切塵埃落定,人們就會發現,每一個敢於使勁按趙恒的人,都會被紮得血肉模糊、痛不欲生。記住,不、管、對、方、是、誰,都一樣!

這時的李繼遷,不過是剛剛摸到了柔軟的棉花而己,所以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第二,趙恒和他的大臣們真是太聰明了,要不就是運氣太好,因為他們幾乎馬上就要遇到能顛覆宋朝,讓它萬劫不復的危機,在那之前能躲過李繼遷的糾纏,哪怕只是暫時的,都極端的難能可貴!

大遼國。

在遼國的前面加個“大”字,相信漢人們會很不爽,但這就是現實。當時的遼國不論是疆土面積,還是國際影響,或者軍隊的威名,甚至國家財富的對比,都遠在宋朝之上。

尤其是這幾年,當宋朝陷進了戰爭失敗,國力衰退,聲譽受損,於是再調集財富,發動戰爭,然後再戰敗,更加衰退的泥潭中時,遼國在蕭太後的治理下,已經重新回到巔峰,進入了開國之後的第二個黃金歲月。

她只做了四件事,第一,向趙匡胤學習;第二,給漢人人權,以及參政權;第三,科舉,而且是以漢人的學問做考題;第四,改革賦稅制度。

關於第一點,她活學活用,漢人的問題在於藩鎮,契丹人的問題在於部族,尤其是皇族與貴族們。還記得她剛死了丈夫時的哭訴嗎?“母寡子弱,部屬雄強……”那麽必須削弱。她下令把原來處於奴隸地位的舊部族都變成平民,並且這成了規矩,以後再征服的部落,也都平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