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花燈節之夜(第3/3頁)

關鍵就在首相大人身上。陳執中還真就不懂夏竦在說什麽,他臨時咨詢了一下帝國最高文人翰林學士,才明白這是要給張美人升官。這位學士提醒他,這種事以前有過例子,漢朝的皇帝帶著宮妃去打獵,一頭熊突然沖出來,是一位姓馮的捷妤挺身擋在了皇帝的面前,才救了皇帝一命。現在張美人的功勞與之相比怎樣?如果你答應了,有皇後在卻尊崇美人,這種非禮的罵名,以後就會落到你的頭上。

陳執中想了又想,決定不趟這個渾水,夏竦你自己說吧,我什麽都沒聽見。當天的事就這樣結束,張美人的升職之路還得等,直到半年之後,她終於一飛沖天,從倒數第二級的四品美人,直接升到了一品第一級的貴妃。

這期間皇帝的功勞是最大的,其次就得數到夏竦。他是第一個提議的人。但是給他的回報卻是被貶出京城,到河南府去當官。至於理由,是開封城天上有太陽沒雲彩,一連地震了5次。夏竦要負責,誰讓他是公認的奸邪呢?

永遠跟緊領袖腳步的夏竦被趕了出去,一言不發的文彥博站得穩穩的,想想張美人是他的貴人,在最關鍵的時候他保持了沉默,這是為什麽?

答案在皇帝身上。仁宗當然沒有神經錯亂,聯系到兩件事裏夏竦一貫的表現,唯一的解釋就只有他參與的太深了。知道的秘密太多,會有副作用的。拍馬屁一定要有個限度,領導對你好,你也別對領導太好,你是個下屬加外人,這一點要永遠牢牢記住。

回到重點,那個一直壓制破案進程,甚至隔天之後命令殺死最後一個人證的人,可以浮出水面了。只能是皇帝本人。

能做到成功壓制,如果另有高人的話,之後的宋朝就會後患無窮,那個人必將有第二次、第三次行動。可後來的仁宗朝非常平靜,皇帝的寢宮內外,再沒有半點意外發生。

這件事過去了,我們瞧不出所謂的真相和幕後。資料都被蒸發了,我們所能感到的,只有宋仁宗趙禎的平靜原則,寬厚性情。面對刺殺行為,他都沒有失去理智,沒像99%的各代皇帝那樣,采取高壓政策,既是報復,又是警告,絕不許再出現這種事!

他一切都包容了下來,穩定發展高於發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