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千年顯赫大梁城(第2/4頁)

父子三人把家還,六行長淚落漣漣,一個字,慘;兩個字,很慘;三個字,非常慘!

這就是這屆科考的重要性和幸運點了。沒有歐陽修,就沒有三蘇名揚天下;而三蘇不來,歐陽修也沒法妝點起文學盛世的門面,他要改變天下學子的文風,就更是一句笑談了。簡單地講,公元1057年的正月,是三蘇的幸運月,蘇軾、蘇轍都順利通過了禮部試,就等著殿試時大顯身手了。閑來無事,初到帝都,想想人世間最繁華的東京汴梁城就在房門的外面,能想像20出頭的青年會悶在房裏,一動不動嗎?

蘇洵與蘇轍很可能一靜到底,蘇軾卻一定會悄悄地溜出去,把開封城的每一個角落都走遍,看清這舉世無雙的繁華盛景。

首先是回憶,他從西南方的四川來,正好可以在第一時間接觸到都城的精華。即東京城外城13個城門(包括水門)中的正南方“南薰門”到內城,即皇城的“宣德門”這條禦街。

進城之前,他首先看到的是一條寬約120尺,植滿垂柳的護城河,以及那條蜿蜒曲折,像一條遊龍一樣凹凸不平,不規則地建在護城河岸邊的外城城墻。這道城墻很怪,讓人看著高深莫測,很多人不喜歡它,因為不夠平整漂亮。

包括後來的宋徽宗趙佶。他把這道城墻給拆了,重新砌了一道整齊的方矩型城墻。可惜在女真人的石炮打擊下,很快它就塌了。只有到了那時,人們才會想起原先這道老墻的設計師――宋太祖趙匡胤。這道老墻在軍事上有特殊效果,它的不規則,能緩沖猛烈的攻擊力!

這道城墻的裏面,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開封城,人口超過盛唐時長安城近10倍的人間天堂。

千年顯赫大梁城,蘇軾走過周長48裏232步,也就是22436米的外城,進入周長20裏,也就是9200余米的內城。在他眼前展現的是一條無與倫比的,古今罕見的長街。

這條街筆直寬闊,長約七八裏,寬約200余步,也就是307米,直抵皇城的南面八口宣德門。驚人的寬闊,被分成了5條通道。最中央的一條,給皇帝專用。兩邊的水路,都用巨大的條石砌成渠岸,岸邊種滿了桃、李、梨、杏等果樹,溝裏是成片的蓮花。

每年花信風吹過,五彩繽紛的花兒就都開了,這條長街就變成了花的河流,一路芬芳伴隨著百萬居民。

岸邊是一排紅漆欄杆,它既是水路的屏界,更是一道標志,它劃出了左右兩條人行車馬道,名叫禦廊。這條禦廊就是北宋繁華的象征,它布滿了店鋪、民居、官署,還有很多雜七雜八,說不上高雅的去處。它們合在一起,醞釀出了中國歷代王朝中獨一無二的北宋風格。

蘇軾隨著人流慢慢地走,眼前先出現的是內城朱雀門前的龍津橋。這是禦街三段景的頭一段,這裏的商家很多,但貨物的档次不算太高,算是平民消費區,主要經營時鮮果品、筆墨紙張。這很對蘇軾的胃口,他會選些果子吃,再擠進人堆裏看看字畫條幅的功力,然後撇撇嘴再擠出來走路。

四川最不缺的就是水果,蘇軾最強的就是書畫筆墨,這些東西都不在他的眼裏。他的興趣很快就被一座亭子,兩座道觀所吸引。

亭子名叫“看街亭”,說來這真是仁宗皇帝的悲哀。據記載,宋朝的皇帝除了應付外敵禦駕親征之外,就只有趙恒當年去四處燒香拜神了,其他的都沒走出開封城周圍100裏。他們貴為人間最富有、最強大的皇帝,所活動的空間只有周長5裏,也就是2300余米的皇城。除此之外,就只有坐上從唐太宗李世民開始,就一直在用的那輛玉輅,一路吱吱呀呀地在禦街上轉兩圈。

轉時也很煩,基本上只能看到馬屁股。這時仁宗就會叫停,他登上這座看街亭,俯覽皇城外的市井生活,民間百態,算是一次難得的放松。

不知那時,他是自豪,還是羨慕……

看見道觀,讓蘇軾有點猶豫,我喜歡和尚耶,不過好奇心戰勝了猶豫,他還是走了過去。準確地說,是走向了街東頭。

西邊是延真觀,接待四方道民,是個宗教大旅店,實在沒什麽看頭。東邊的五嶽觀,那就真是非同小可了。五嶽,中國人都知道是五座名山,名山裏都住著神仙,比如東嶽泰山就是管全人類轉世投胎這項超級重要的工作的。

權力超大,道教的狂熱鼓吹者宋真宗趙恒就想出了個好辦法。為何不把五嶽尊神都請進京城呢?就在禦街上安家落戶,朝夕與他作鄰居。於是這座五嶽廟就成了北宋“最為雄壯”的道觀。蘇軾邊走邊看,搖頭嘆息,真是不來東京,不知天下之大,不看這座道觀,不知皇帝能作出啥!

接著走,他就看到了競爭對手紮堆處,宋朝的國立大學——太學。這個所在目前來說,說大不大,說小不小,要到20年之後,才能擴大為生員3000人的巨大學府。當然,那是神宗陛下和王相公的作為。這時蘇軾看著這衙門,嘴撇得更歪了。一群手下敗將,禮部試第二名在此,你們哪個不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