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千年顯赫大梁城(第3/4頁)

以前學的都作廢了,以後就跟著歐陽老師和我走,自然少不了你們的功名富貴……呵呵。再往前走,最精彩的地段到了。查年紀,蘇軾這時只是個21歲的青年,真是猶豫,到底該不該在街上小拐個彎呢?

只要從太學的旁邊拐進去,就是一團胭脂粉香,鶯聲燕語的旖旎風光。煙花柳巷到了,宋朝的學子們很香艷,他們每天讀書時就能聽到道士們的吟唱聲,和妓女們的打情罵俏聲。阿彌佗佛,罪過罪過,還是快點走過去吧。

第一段終於走過去了,它是禦街最長的部分,共有5裏。接下來的這一段,就是讓人最神往的州橋段落。

州橋,還記得《清明上河圖》裏那道彎彎的、狹窄的虹橋嗎?下面河水滔滔,橋上面車水馬龍,居然還有作生意搭起來的大傘篾棚,生意做到了見縫插針。但這和州橋比起來,還是小巫見大巫,比較的不入流。

州橋,又叫天漢橋,意喻它就像天上銀河的橋梁,又寬又大,請想像它是連接307米寬的超級長街的橋!蘇軾向下看,滔滔的汴河水從橋下流過,不過沒有船只通行。因為它是石柱支撐型的橋梁,不像虹橋那樣橫跨兩岸,二來再向前就是皇城和各個衙門了,船只的流動性太大,對安全有威脅。

再向四周張望,能看到它正處於子城的中心點,禦街和東西禦道的交叉點上,是名副其實的市中心。

這時蘇軾應該有些懊惱,他還是初到京城,不知道州橋之美是在夜色闌珊時,他來早了。入夜之後,這裏才會真正的活起來。那時,橋面上燈火明亮,擠滿儺床,會變成蘇軾這個中國最著名的貪吃鬼的天堂!

所有你能想到的美味小吃這裏都有,你想不到的宋朝人也會做出來。

從華燈初上,到半夜三更,不管你什麽時候來,這裏應有盡有。煎炒、熬燉、蒸煮、涼拌,雞皮、腰腎、雞碎、旋煎羊、白腸、鲊脯、燒凍魚片、獾兒、野狐、盤兔、旋炙野豬肉、野鴨……等等等等,吃膩了葷腥,州橋上的時鮮果品更是上乘貨色。

如果您身份高貴,不屑於擠身民間,州橋附近更是酒家連片,以橋南端與曲院街接口拐角上的遇仙樓正店為最,號稱“台上”,是東京城首屈……那個三指的地方。因為如果要去酒家,東京城最好的選擇毫無疑問是“樊樓”和“任店”。

去樊樓,要先向東轉,它在皇城的東華門外。事實上它比皇城還要醒目,查資料可以顯示,己故的柏楊老先生很可能說錯了,他在《中國人史綱》裏嘲諷中國封建年代時,說全國的建築物都非常低矮,不許超過皇宮的高度。

可北宋仁宗年間不這樣。樊樓是一座“三層相高,五樓相向”的龐大建築,考慮到當時是磚木傳統結構,說三層,實際上是指樓梯上的三層,也就是說,它是座四層樓高的酒店!皇宮的規格雖高,但就以舉行大典的天安殿為例,也高不過它。

五座四層高的樓體彼此連通,層層都有飛橋欄杆,棟與棟之間明暗相連,蘇軾站在夜色中,仰頭望去,會看到每間閣子的窗口都掛著珠簾繡幕,透出溫暖的燈光,每個屋檐的瓦櫳上也都掛著一盞燈,遠遠望去樊樓就是夢幻般的一團光霧。

在蘇軾的眼裏,是一片激動、羨慕、欲望又懊喪的光霧……格老子的,俺是剛從劍門走出來的川娃兒,腰裏實在沒幾貫銅錢,這麽上档次的地方,讓俺怎麽進去耍嘛!

實際上,他進去也看不到樊樓在中國商業進步意義上的獨特位置。第一,他身在局中,跳不到歷史的大天空裏去俯覽;第二,食客是注意不到那些細枝末節的,比如樊樓的後廚房,那才是它在歷史上留名的價值所在。

誰都知道,古時候都是些手工業者的小作坊式生產,就好比從前的農民,一家子不分工,從播種、插秧、鋤草、收割等等農活兒誰都要做,映射到餐飲行業,就是現在都有的夫妻店。

與之相對應的是現代的大酒店,那裏邊分工明確,每個人各自負責一攤。這就是劃時代的象征,只有酒店開到了一定規模,社會的消費力也達到了一個高度,才能出現這種分工。

樊樓在一千多年前就做到了這一點。它的經營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個,每層樓各有一個主管,由他主持本層業務,樊樓5棟4層,至少要近30個人;第二個是後廚房。一共20層的食客,都得照顧到,要知道那個時代沒有煤、氣、水、電!

第三點,就是樊樓的特權了。它之所以這樣強盛,是因為它有著國家所特許的釀酒權。每年官府配給樊樓5萬斤酒曲,平均每天用曲137斤,可以釀酒5500斤以上!這些酒它可以自產自銷,也有權散賣給別的酒店。

有這些內在的支撐,才有蘇軾在樓下看到的那團光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