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習慣性誣陷(第6/7頁)

沒法精確規定,就有了各種模糊事態的辦法。在太行山的西段,兩國都在各自的邊境上留出數裏到數十裏不等的土地,讓它荒蕪。兩國的百姓、軍隊,不得以任何借口進入。這樣就避免了不必要的沖突。這片空地,叫住“禁地”、“草地”、“兩不耕地”。

這樣是不是就解決了問題呢?恰恰相反,事兒更多了。眼放著一大片無主地,誰看誰眼紅。這裏不能光說遼國的不是,宋朝人也不怎麽樣。從邊官將軍到有錢的財主,以各種借口利用荒地生錢。只不過像遼國這樣明目張膽地勒索,就實在是出格了。

出格的程度有多大,關系到了王安石到底有多賣國。在宋朝的官方史書裏就有三個不同的版本。第一,王安石賣了500裏。出自《宋史·呂大忠傳》;第二,王安石賣了600裏。出自《宋史·韓縝傳》;第三,王安石賣了700裏,出自《宋史·韓琦傳》。

到底哪個才對呢?這就要問另一個人,和他寫的一本日記了。這就是宋史的奇妙之處,如此重大的國策,實實在在發生過的大事,國家档案處記載的不算數,要以一個私人筆記為準。不許笑,不許懷疑,這個人說出來的話,以他老爸的名字為證,沒人敢不信。

這人名叫邵伯溫,他父親叫邵雍。邵雍是位活神仙,是讓宋朝頂級權力層俯首膜拜的人。他一生鉆研的是《河圖》、《洛書》、《伏羲八卦》這樣的國學精粹,成就那是相當的高,據權威考證,像《鐵板神數》了,《梅花心易》了這樣用來擺攤算命的專業書籍都是他寫的……

由於他算命極準,理論高深,在洛陽隱居教書時,把富弼、司馬光、文彥博、呂公著等君子元老們折服,大家想了想,怎樣表達由衷的敬佩之情呢?當時這些頂級大佬們正熱衷於在洛陽建小別墅養老,於是乎各人集資也給他蓋了間。

取名為“安樂窩”,邵雍於是自命為“安樂先生”。

先生後來就變成了“子”,稱為“邵子”。這就非同小可了,稱“大”者,如大堯、大禹、大舜,是千古聖君;稱“子”者,孔子、孟子、老子、孫子、墨子,這是幾千裏最了不起的聖人才有的頭銜。

對,沒有錯,邵雍就是聖人。

看下聖人留下的最膾炙人口、最讓人怦然心動的事跡。話說宋英宗時期,邵雍已經名動天下,慕名求教的人絡繹不絕。某一天,他和幾個來求教的人到洛陽城南著名的景點天津橋散步,悠閑自在隨意交談之間突然聽到了幾聲鳥叫。

邵雍一下子愣住了,接著面色慘然,像是突然遇到了巨大的不幸。

客人連忙問是怎麽了。

邵雍長嘆一聲,說這是杜鵑鳥啊,洛陽以前從來沒有。現在它們從南方飛來,國家從此有變,不幸從此而生。

杜鵑鳥和政治有關?客人摸不著頭腦。

邵雍搖頭。這些你們就不知道了,萬物皆有聯系,以《易經》為論,世間興衰有它的跡象可循,不光是人間怎樣,大千萬物都會有征兆的。你們想懂嗎?嗯,我這裏有總結出的各篇文章專門論述……

客人也搖頭,您還是直接說好了。

邵雍說,不出三五年,皇上一定會啟用南方人當宰相。那時南方人結黨亂政,天下將大亂矣。

客人大驚,幾聲鳥叫居然能推算出三五年後的國運,這真是太神奇了,請您務必解釋清楚。

於是邵子不厭其煩,披露真相。他說——國將大治,地氣會從北向南;國將大亂,地氣從南向北。這是千古不易之理。現在南方之氣已經深達洛陽,各位想開封城會怎樣?大批的南方人會像杜鵑鳥一樣湧進京城,國家在他們的治理下,必將一塌胡塗!

他哀嘆,北方人從此沒有好日子過了。之後的事大家都知道,幾年之後王安石當政,變法開始。他至少說中了一點,北方的“君子”們的確沒了好日子。

算得非常準,著實的讓人佩服。事實上北宋之後的讀書人都對他這個預言佩服得五體投地,當成真理。這裏我們就不說,這種預言在宋史裏超多,基本上都是知道事實之後,反對派編的馬後炮。單純地以邵雍的理論來判斷,都能知道他是什麽貨色。

“天下大治,地氣從北向南;天下大亂,地氣從南向北。”

以此論調,北方人天生是天下之主,南方人注定了是奴才,絕對不能當領導人。當了,國家民族就要完蛋。對此謬論實在不想多說,只舉一個例子。朱元璋創立明朝就是以南統北,這是錯事?這就是邵雍作為大預言家的本事,明朝建立距離天津橋上聽杜鵑不滿300年,居然沒算出來。

說,你為什麽沒算出來?!

這樣的本事和論調都傳承給了他的兒子邵伯溫。邵伯溫在預言算命方面沒能超過老爸,他另有強項,寫書。《邵氏聞見錄》,從名字上就知道內容都是看到的、或者聽到的。王安石棄地500之說,最早就出現在他的這本書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