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俺是兵部的(第2/2頁)

第一,以階易官,減少等第。

官,指的是寄祿官。就是上面說過的兵部的人管戶部的事,但還要在兵部開工資。那麽兵部的職位就是他的寄祿官。現在取消了,一律以相應的階官代替。

新的階官一共有25階,比舊的寄祿官少了17階。新官品仍然是九品制,每品分為正、從,共18階,比舊官品少了12階。

第二,三省六部,循名責實。

顧名思義,就是各個衙門從今往後叫什麽名,就去辦什麽事。權力回歸,誰也不許越界。要注意的是,有些名稱也從此變了。

比如三省,元豐年間改制之後,恢復到了唐朝的中書省主決策、門下省主封駁、尚書省主執行的舊制。宰相們的辦公室不叫中書門下了,改稱“都堂”。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和參知政事這兩個名稱也取消了,以“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為首相,“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為次相。

左為首,右為次,看著很傳統,可是實際情況正好相反。沿用唐制,中書省取旨,門下復奏,尚書施行的原則,實權在右相的手裏。

其他的就沒什麽好說的了,除了最大的一個原則。東西兩府分權,軍政分開這點宋朝最大的立國之本,宋神宗是沒動的。東府宰相,西府樞密,仍然分庭抗禮,沒像唐朝那樣集中在宰相一人身上。

做完了這一點,實際上宋神宗已經同時完成了司馬光、王安石兩人的心中各自最完美的社會。熙寧改革之前,這兩人一個說要開源,一個說要節流。

現在王安石的開源全國鋪開,各項新法所產生的巨大利潤向國庫滾滾而來;司馬光的節流,使減少開支、削減官位也已經達到。

一出一入之間,形勢是開國以來最好的。同一時間內,政、財兩項之外的軍事也逐漸完善了。這一點的重要性,半點都不比行政、財務兩項的改革輕松。

宋朝原來的軍制是“更戎法”。趙匡胤為了不讓任何將軍掌握士兵,規定全國每支軍隊都要定期換防,兵走將不動,造成“兵不識將、將不識兵”,將軍永遠別想擁兵自重。後果大家都知道了,除了趙匡胤親自率領的第一代宋軍之外,軍隊素質直線下降。

這一點最初是被範仲淹打破的。為了對抗李元昊,西北長期駐紮重兵,幾十年間兵將緊密配合,形成了西北軍團獨一無二的戰鬥力。熙寧變法期間,這個成功的例子推向了全國,它就是著名的“將兵法”。

將兵法實行後,天下總分為兩大防區,有92員大將。

第一防區在京師附近,轄有25名指揮使20員將,約占全國兵力的四分之一;第二防區在西北、東北兩方面,配有42將,兵力占全國的三分之二。其余軍隊散布全國,嶺南地區也照顧到了。這些正規軍之外,保甲法的推行越來越順利,民兵總數量在70萬以上。

這改變了宋朝以前軍事力量的分配,除了邊關、京城兩點最強之外,各個州縣城市也不再是空白。時間一天天地推移,每過一天宋朝的實力都增長一分,它完全不是傳統史書裏所說的王安石第二次罷相之後新法改革就失敗了的一片慘淡光景。

哪裏來的失敗?直到宋神宗死了,司馬光才跳出來廢除新法。在這之前,宋朝全國都在新法的實行之中,不管民間的經濟變化怎樣,國力、軍事、行政三點立國之本空前旺盛。

人強命也強,關鍵時刻連老天都幫忙,改革之前王安石宋神宗最盼望的機會也適時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