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物資基礎

這些大佬們每個人都腰纏萬貫、手眼通天,要什麽樣的材料沒有,要什麽樣的地段沒有,住的地方怎麽能馬虎呢?不要說他們自己的房子,易學家邵雍著名的安樂窩都只是他們一時興起蓋起來的。

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富弼、王拱辰、司馬光的宅院。

西京洛陽城,官員宅第無數,光以宰相為論,就有五座。文相、富相、王相、二張相。文指文彥博,富就是富弼。

富弼的宅園一度是洛陽城中最奢華的,他不像一般的名園以前代隋唐名公的舊宅翻新,而是徹底新建,園中山水廳台湖榭樓台,每一處都體現著他數十年修身為官的品味。

富宅不輕易待客,史書中留下的珍貴資料是易學名家邵雍來訪,才偶然得以一遊而留下的。從富鄭公的起居室出來,先穿過探春亭,上一座小山,山上有四景堂可俯覽全園。下山後過河,經南渡過通津橋,橋上有方流亭。亭上遠望,對面一片蒼翠竹林,中間掩映著一座高堂,名叫紫筠堂。

紫筠堂向右是一片花海,名色名卉齊聚在百余步間,之後經蔭樾亭、賞幽台,到重波軒。向北別有洞天,是富宅的一大特色。

北園從土筠洞轉入,迎面一片竹林,裏面的景物不再是磚瓦,而是全由竹子搭建。竹軒之下水聲潺潺,竹石流水,幽人往來,裏面共有四洞五亭。

出竹林向南是一處梅台,松、竹、梅歲寒三友,竹、梅之美兼得。再向南是天光台,此台高於竹林,遮住滿院翠綠,外界只能看見山坡的綠草。

轉向東,是臥雲堂,此堂與起居處外的四景堂南北對望,堂外有水流環繞,水盡處又是一座小山,把富園隱藏在都市喧鬧之中。

如此廳台,邵雍大為傾倒,他走遍西京名園,認定這座為洛陽之冠。他說得沒錯,富弼的宅第的確排名第一,這是因為王拱辰的那座一直沒蓋好。

狀元宰執王拱辰一生好運,年僅19歲高中魁首,29歲成為三司使,成為大宋計相,連名字都是仁宗親賜的。這樣的顯赫讓他心靈極度膨脹,決定享受完美無缺的人生。

他從27歲在洛陽興建自己的宅院,工程之大,台榭之美,達到了讓人滿身冒冷汗的程度。以北宋最繁榮階段的頂級公務員工費,加上京城裏各種各樣官商勾結的龐大灰色收入,這座宅院直到王拱辰74歲死亡時居然還沒建好。

一共歷時48年……這是什麽程度的奢侈。到他死後,他的子孫們不僅無力繼續興建,連倒塌老壞的房屋都沒錢維修。

王園裏最著名的是蓋好的一座中堂,名叫朝天閣。這座樓高達三層,雄麗巍峨,當時的洛陽城叫它“巢居”,意思是它是樹頂的建築,高到了雲彩裏。與之相對應的是司馬光的地洞,他不愛蓋高樓,寧可躲進地底下,安靜地寫書。

司馬光的宅院是洛陽城頂級官員中最小的,他選的地是偏僻低矮的地方,大小不超過5畝,連蘇軾四川老家的宅子都比它大,房屋的風格遠看像是一座農家院。

院中有座小山,山上建有“采藥圃”。山下有小河,蓋了座“釣魚庵”。其他的只是些竹籬茅舍,院中最值錢的是他近5000卷的藏書。

他把此院叫做“獨樂院”,意思就是明確地告訴外界,他不與眾人同樂,專心讀書寫史,院外的所有事都與他無關。至於那個地洞,因為他是西北人,窯洞冬暖夏涼,住起來是非常舒服實用的。

很久以來我一直在思量司馬光這個人,他是與眾不同的,有太多的疑團讓人看不清。其中之一就是他十五年的洛陽生活。為什麽他要這樣清苦,連住所都這樣簡陋?

說沒錢是不對的,他寫《資治通鑒》是官方投資,宋神宗給了他一筆超級龐大的專項資金,每年還有特別賞賜。那麽是他一直簡樸,受苦受罪習慣了嗎?也不見得。

從他一生的事跡來看,他言行不一,不存在高深隆重的道德。要解釋他在洛陽城中的生活表象,只有一個原因,這也是他與富弼、王拱辰等人截然不同的地方。

富、王等人是徹底的養老,在政治上、在恩怨上都拋開了。司馬光的心裏卻有一團熊熊燃燒的大火,他一邊寫著書,一邊關注著天下局勢。王安石、宋神宗每做一件事都看在他的眼裏,很快全世界都會知道,他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

唯有清苦、唯有嚴刻,才能讓自己保持住足夠的狀態,去等。這是他唯一能做的事,可是前途卻遙遙無期。王安石會倒台嗎?七年之後他等到了;宋神宗會改變政策嗎?八年以來始終不變。

他很老了,神宗卻那麽年輕,希望在哪裏……連《資治通鑒》都寫完了,天下仍然是改革派的天下!

怎麽辦,繼續等。司馬光堅信,他在十五年之間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有意義的,不僅會讓他成名,更會讓他達到王安石、宋神宗所必須仰視的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