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何以清算,唯有兇殘(第4/6頁)

全收回了,司馬光的“文正”謚號,那塊“忠清粹德”碑等都收回官方宣布作廢。

還沒完,關於各罪臣的子孫考核也在進行中。比如呂公著的兒子呂希純就被抓了典型,張商英在浩如煙海的文件堆裏翻出來他給高滔滔族人寫的誥詞。裏邊有“昔我祖妣,正位宸極”一句,把高滔滔推到了高無可高的巔峰位置。

哲宗大為惱火,高滔滔活著你們借勢猖狂,死了仍然大拍馬屁,合著什麽時候都不把我放在眼裏。貶職,滾得遠遠的。

到了這一步,相信大家的心裏也有些發毛了。清算運動真痛快,可是這樣搞下去,會不會把宋朝自殘了?畢竟窩裏反搞運動,實在是太傷元氣了。

不僅大家這樣想,歷代的史學大家們也這樣下了結論。他們說以章惇為首的新黨搞復辟、搞清算,讓宋朝在元祐更化事件之後雪上加霜,實在是太不應該了。到底怎麽樣呢,我們有自己的眼睛,可以很輕松地得出正確的結論。

討論這一點,有件事是宋史裏重要的論據。幾乎每朝每代的宋史宗師們都要把它提出來議論一番,證明章惇他們是多麽的過分。

我們先看下事情經過。

章惇進京前是杭州的洞霄宮提舉,從江南趕赴開封時路過湖州(今浙江吳興)、越州(今紹興),在這兩州之間,有一位名士等著他。

江南陳瓘。

陳名士是位德藝雙馨的人,他走正統路線,考中了進士,當官之後主動放棄了待遇優厚的職田,到窮困地區工作。之後更上一層樓,覺得當官本身就是汙穢的,為了心靈的純潔,他幹脆辭職回了家。

聖潔到這種地步,沒法不讓人佩服。這樣的人在江邊站著專程等候,章惇也只好請他上船。

陳瓘是有所為而來的,作為一個名士,他有著崇高的追求。個人的名利是可以放棄的,天下的公益是必須維護的。他來就是為了指點章惇這次當首相,要怎樣辦公。

章惇沒發火,請他暢所欲言。

陳瓘指著所坐的這條船,說章相公,天下的形勢就像這條船啊。船行水面,如果一邊偏重,船體側傾,這條船能開走嗎?

章惇靜聽。

陳瓘講,很顯然不能。而把左邊的東西挪到了右邊,就是造成側傾的原因。

章惇沉默。

陳瓘也沉默。他的話非常清楚,他是以船的左右側來比喻朝廷裏的新、舊兩黨,左重則左傾,右重則右傾,兩者只有各安其位,互不幹涉,宋朝這條船才能開得平穩。

以章惇之才,完全聽得懂,可他沉默,就是不表態。一般來說,高人交談語不及三,多大的事兒都講究點到即止。現在章惇不入戲,陳瓘就該告辭走人才對。可是事關重大,他想了想,決定繼續往下說。

陳瓘主動問,現在章相進京主執天下大事,不知您先要做哪些事、後做哪些事呢?

章惇又沉默了很久,才終於回答。他說,司馬光是個巨大的奸邪,揭露他、批判他、扭轉他造成的損失是最重要的,必須最先做這件事。

陳瓘一聽,五內俱焚,他大叫了一聲:章相公,你錯了!(相公誤矣!)

章惇沒打斷他,讓他說完。

陳瓘說,章相你錯了,你這正是把左邊的東西往右邊搬,哪怕出發點是好的,也造成了船體偏重,早晚要翻。你真要這樣做了,天下人都要失望。

聽到這裏,章惇終於大怒,他聲色俱厲地質問:司馬光放著合法皇帝不輔佐,卻去投靠後黨。他獨斷獨行背叛先皇,肆意廢除前朝成法。誤國欺君到了這地步,他不是奸邪是什麽?!

這樣的質問只要稍微清楚往事,都會無言以對。因為章惇說的每一句話都是事實。可是不要急,在某些高人的嘴裏,什麽事都有新解釋。

陳瓘很平靜,他說:關於司馬光的事,如果你不懂他的內心世界、他的出發點,而去懷疑他的行為的話,那麽他或許真的有罪(不察其心而疑其跡,則不為無罪)。可是你把他定為奸邪,把他做的事都顛覆過來,那麽你禍害國家的程度,比他還要嚴重。

接下來是重點,陳瓘給出了他的解決辦法。他認為,在當時階段,只有取消朋黨,不偏不倚,保持船體的中正平和,才是唯一的執政之道。

章惇聽後大感驚奇,思考很久,表示有道理。他保證回京之後,要把元祐時期的政治也兼收並取一部分,當然更不會大面積地搞清算活動了。最後為了表示敬佩和感謝,他留陳瓘吃了頓飯。

陳瓘下船走了,事情還沒結束,歷代的史書總要提到章惇之後的表現。他回到京城之後把答應過的事扔到一邊,對舊黨趕盡殺絕,實在是既無信又兇殘,是個反復無常型的暴徒加小人!

好了,事情的經過都介紹過了,我們用自己的眼睛來審視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