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天亡此仇(第5/5頁)

楊安兒死後,余部數萬人由其妹妹楊妙真率領,與李全合軍繼續抗金。

花帽軍第二步,招降劉二祖。很可能是因為楊安兒一役沒能斬草除根,所以劉二祖根本不怕,此人殊死抵抗,一年後兵敗被殺。

郝定收編了劉二祖、楊安兒的部分余眾,達到六萬人。此人心氣特高,只有這些力量就急吼吼地自稱大漢皇帝,設署官府,大肆封官。他的結果可想而知,花帽軍正愁找不到重點,立即全力剿殺。郝定被抓到了開封城殺頭示眾。

起義軍剩余部隊歸附李全,李全成為最後一支有實力的紅襖軍。現實讓他變聰明了,他不再和金國硬碰硬,而是伸長了手腳,在蒙古、金、南宋之間不斷遊移,尋找生存壯大的機會。

李全在夾縫中求生存的過程很有代表性,可以在史書中開一個單章。那不只是他一個人的努力,而是眾多勢力合縱連橫的大舞台。蒙古、金、南宋都在他的身上折射出了各自的戰略政策。

稍後說他。

最後看南宋。世間大亂,天翻地覆,長江以南卻平靜如昔。針對蒙古的興起、金國的衰落,宋人的態度是“天亡此仇”!

非常高興,非常有誠意的幸災樂禍。宋人從來沒有淡忘對女真人的仇恨,多年以來一直在謀求著以戰爭的方式討還血債。這時金國在蒙古軍的攻打下瀕臨滅亡,他們希望越快越好、越慘越好。

至於說有人提出金國橫亙於南宋、蒙古之間,應該適時地支援金國,讓女真人始終為宋人擋災……這種聲音剛剛露頭,立即被人圍攻。太學生們俯闕上書,要求立斬此人以謝天下!

再沒人敢亂講話了。

宋廷經過慎重考慮,決定暫不出兵助戰,加速金國的滅亡。並且停止歲幣,坐山觀虎鬥,讓國家置身事外,讓所有的異族人自相殘殺,彼此削弱。

這樣,南宋的利益能達到最大化。

站在歷史的大天空下審視這個決定,絕大多數的後世人嗤之以鼻,這和當年女真人興起時,宋人聯金滅遼,以報復百年間遼人的欺壓何其相似。忘了前門驅虎後門進狼,忘了能滅掉舊仇的異族當然比舊仇更強,之後直接接壤,被欺負得比之前更狠。

不長記性。

可反之就一定好嗎?

支持金國,是出錢支持,還是出兵支持?不管是哪一種,哪怕既出錢又出人全方位支持,就能阻擋蒙古軍隊了嗎?

何其天真。

這就像當年如果大宋支持遼國,可遼國動輒一戰損軍失地成天文數字,北宋要怎樣支持,才能挽回這種頹勢?

這樣說,並不是助長異族威勢,散發頹廢、不作為、必亡言論,而是冷靜客觀地反向思維,目的在於設身處地地以南宋的視角去看待具體問題,而不是事發幾百年之後,拿著史書看結果,居高臨下地去嘲笑、鄙視。那太無情了。不公平,也不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