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難來自於落後和封閉圓明園罹劫150周年祭

火燒圓明園,150年了!這是中國人心頭永遠的痛,是人類文明史上的恥辱。痛定思痛,有些事應該刻骨銘心,永志不忘!

英法侵略軍:摧殘文化的犯罪記錄!

圓明園被譽為“萬園之園”,始建於明代而歷經有清以來六代皇帝150多年營造,占地350公頃,擁有中外建築師精心設計建造的二百多座各式建築,匯聚了中西文化瑰寶。

不幸,1860年10月,這個文化寶藏被罪惡之手毀滅了!

它被毀於英法侵略軍的搶掠和焚燒!1860年10月6日,法國侵略軍占領了圓明園,7、8兩天,英法兩方聯手搶掠。看看當時在場的法軍翻譯官的記錄吧:

“這一大群各種膚色、各式各樣的人,這一大幫地球上各式人種的代表,他們全都鬧哄哄地,蜂擁而上,撲向這一堆無價之寶。他們用各種語言呼喊著,爭先恐後,相互扭打,跌跌撞撞,摔倒又爬起,賭咒著,辱罵著,叫喊著,各自都帶走了自己的戰利品。”18

“炮兵們在這一場合分到的東西最多,因為他們有馬匹,有彈藥箱,還有車輛。他們利用了彈藥箱的每一個角落,而當彈藥箱都塞滿的時候,他們又把放炮後用來沖洗炮管的水桶也都塞得滿滿的,最後他們甚至把直到炮口的整個炮身也都塞滿了東西。”19

英軍也不後人。他們與法軍一樣防守搶劫。同時,為了掩飾罪行,搶掠伴隨著焚燒:

“十月十三日。今天早晨,派往宮殿的英國遠征隊才剛剛回來,他們隨帶的成千輛車子和馱獸也都滿載著戰利品回來了……”

在撤走以前,英國人把他們到過的宮殿和他們四周的花園都放把大火燒了;他們還說,在今天傍晚的夜景一定是非常漂亮的(Very nice)。20

18日開始,“火三晝夜不息”,整個園子被徹底燒毀:

“所有廟宇、宮殿、古遠建築,舉國仰為神聖莊嚴之物,和其中歷代收藏,富有皇家風味,精美華麗,足資紀念的物品,都一齊付之一炬,化為劫灰了……這些建築,都足以表彰往日的技術和風格,惟一無二,世上沒有什麽東西可以和他們比擬。”21

還應指出,侵略者不但焚燒了圓明園,還焚燒、搶掠了萬壽山、玉泉山等處。

順便說說,圓明園不但毀於侵略者,它還被跟在侵略者屁股後面搶掠的本國流氓、地痞和愚民徹底戮屍,剝去最後一件內衣。

19世紀,法庭無法審判勝利者。可是,任何權勢都逃不過歷史的審判!正直的人,正直的筆,記下了他們的罪行。

從當時到今日,這場災難一直遭到中外有識之士一致譴責。作為文明罪人,他們將遺臭千秋萬代!

喪失了的三次機會

如果把認識停留在譴責搶掠和毀滅文化財富,那就過於膚淺了。火燒圓明園是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延續四年的英法聯軍之役的巔峰和終點。應該追尋為什麽戰火會點燃並且最終燒毀了圓明園。

就英法方面而言,拓展世界市場的沖動難於抑制,難得的是對方提供了借口。

大清帝國如果應對得體,這類戰火可以及時熄滅,清政府可以獲得改革和發展的必要時間。不幸,它喪失了三次撲滅烈火的機會。

為什麽戰火沒有在廣州熄滅?

戰火是1856年10月在廣州點燃的。多數中外史家同意,這次戰爭的起因有四:

第一,英國謀求通過修改條約擴大對華貿易。

第二,廣州官紳延續十多年的反入城鬥爭,致使英國領事官員和商人不能和其他口岸一樣可以自由進入城區。

第三,亞羅號事件。

第四,廣西西林教案,天主教神父馬賴被殺,將法國拖入侵略軍行列。

沒有必要一一重述眾所周知的事實。應該著重指出:歸根到底,這是朝野上下封閉和無知造成的惡果。換句話說:災難來自無知和文明的差距。

《望廈條約》規定:“所有貿易及海面各款恐不無稍有變通之處,應俟十二年後,兩國派員公平酌辦。”《黃埔條約》亦規定:“若有應行更易章程條款之處……核計滿十二年之數,方可與中國再行籌議。”修改有關的通商條款,本屬平常外交事務,雙方在談判中博弈,結果取決於實力對比和交涉過程的智慧,逃避無濟於事。

英國官員和商人要求進入廣州城一再被拒,透過當時和後來蓄意塗抹的“民族大義”油彩,實質是令人臉紅的封閉!用這一鬥爭的主要領導人梁廷枏的話來說是:其他口岸夷人“出入城門,士民無敢以為言者……不知職貢諸國,非驗貢不得入……惟廣東民習見暹羅、越南,必隨貢物,乃入筵宴,易冠服而出,英夷無之,以為中外大防,正系於此。”22 也就是說,英夷不是來朝貢的,不夠格進入廣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