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無非是一個歷史符號答彭曉蕓問

維修袁世凱舊居完全正確

彭曉蕓:近日,河南項城政府宣稱,要投資6500萬元對袁世凱舊居進行維修保護,也有的人對“該不該修復袁氏舊居”存在不同看法。在您看來,該不該維修、保護袁世凱故居?

袁偉時:維修、保存袁世凱的舊居這沒有什麽不好。兩方面來看都應該做:一是它本身是建築藝術,是文化遺產,應該保護;另外,這個人又是一個很重要的歷史人物。從這兩個意義上,講保留、維修他的故居沒有什麽不好。這不是沒有辦過的事,到處都有。合肥就修了李鴻章舊居;清末的恭王府也要大修。不能簡單地“用階級鬥爭觀點分析一切”。歷史人物很復雜,並非非黑即白。

彭曉蕓:據報道,當地為這項工程做出這樣的“動員”:普通工作人員要求捐100元,副科級200元,正科級500元,副處級1000元。此舉在當地引發爭議。公眾對項城政府“強制捐款”此舉多持批評態度,您如何看待以這種方式集資修建袁世凱故居的做法?

袁偉時:用強迫攤派的方法籌集資金做任何工作都是完全錯誤的。這條是很荒唐的,但能夠曝光就表明是一個歷史的進步。不合理的政府行為受到輿論監督和譴責。如果暫時沒有錢,可以慢慢修,申請上級撥款修,在全國募捐也可以,有些基金會或者企業可能會願意支持。但是,絕對不能濫用政府權力強迫別人出錢。

彭曉蕓:當地政府對媒體辯稱這只是“動員”,沒有“強制”,但按照機關的“潛規則”,“動員”下來就是指令,實際上就得執行了,所以說這個事情還是不能用行政命令的東西?

袁偉時:對。我們的政治體制改革還不到位,政府權力很大,黨委或政府發個通知,不管是否合法,下面都非辦不可。

彭曉蕓:另外,據報道,項城市的有關領導提出號召:“動員全市上下統一思想,克服困難,搶抓機遇,共同支持和參與袁宅的開發建設,促進旅遊產業的發展,使文物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但據當地媒體調查采訪,市民對參觀袁世凱舊居似乎興趣不大,您怎麽看待當地政府的這種從旅遊開發及經濟效益的角度出發的策略和市民興趣之間的矛盾?

袁偉時:如果溫飽沒有解決哪有心情旅遊?生活水平提高了,他的觀念會變,將來旅遊行業會越來越興旺。另外,就是輿論的影響。如果片面地把這個人說成是罪惡滔天的大壞蛋,願意去看的人恐怕也不多。隨著歷史研究的進步,學術研究成果慢慢普及,這些會慢慢改變的。

中國經濟發展是很快的,但是有一個大問題,是由政府推動的。這種政府推動利弊都很大。這其實是中國一大堆問題包括經濟上很多問題的根源。比如銀行很多壞賬就跟這個有關。一元化領導,包括銀行在內,各行各業都歸當地黨委和政府管,書記、市長說一聲,不得不貸款,一貸款可能就變成壞賬,成為大包袱。前一段鹹陽市市委書記到處推廣洗腳,說我們市裏名牌就是“洗腳”,這是很無聊的舉措。一個現代政府跟市場的關系應該怎麽樣?我們不少官員不是想辦法保障一個完善的市場經濟環境,比如治安要好,比如基礎設施像交通、電力、通訊等方面要好,更重要的是執法要公正,官員要清廉,保證一個富有競爭力的很公正的法治環境,讓各種各樣的經濟實體能夠大顯身手。建設好這些,資金、人才自然會湧入,但目前好些地方沒有在這方面下工夫。

不要用過去的框框說他是賣國賊

彭曉蕓:修建袁世凱故居,應該有助於還原歷史人物的本來面貌,但當地政府的做法可能不完全是從這個角度出發的,另外一方面,我們的教育模式也是相對比較臉譜化的,一貫以來的教科書都將歷史人物分成了“好的”和“壞的”,那麽,對袁世凱,您總體上的評價是什麽樣子的?

袁偉時:在有些人心目中,袁世凱可能是同汪精衛差不多的角色。專制統治、復辟帝制,這些理應譴責。可是,他還有另外一面。

我認為袁世凱主要做了六件事:

甲午戰爭以前作為清政府在朝鮮的代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朝鮮改革,也維護了宗主國和朝鮮的正常關系,這是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甲午戰爭以後袁世凱在小站練兵、辦軍事教育,對中國的軍事建設有很大的貢獻。甲午戰爭標志中國舊的軍隊體系全面崩潰,清政府接著籌劃練新軍,其中最有貢獻的就算袁世凱。1906年創辦的保定軍官學堂,在中國的軍事教育史上,地位是相當重要的,它的影響一直持續到抗日戰爭期間。多年來我們的報刊爭相宣傳黃埔軍校,一方面黃埔軍校確實有他的貢獻,另一方面又有些地方言過其實,特別是抹殺了中國軍事教育中其他軍事學校的作用。保定軍官學堂在清末民初的軍官教育中貢獻是最大的,培養了一大批軍事人才,如蔣介石、李宗仁、白崇禧、陳銘樞、蔣光鼐、傅作義、張治中、葉挺、陳誠等一大批抗日名將都是它的學生。據有些學者統計,1944年,各戰區36位正副司令長官中,有一半是保定軍官學校畢業的,黃埔軍校畢業的只有一個;95位集團軍正副總司令中,38%畢業於保定軍校,33%畢業於黃埔軍校。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