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國夢與憲政之路蔣介石在1943年

2003年,歲次農歷癸未。回顧上一個癸未年—1943的中國,看看當時統治者的言行,或能在塵封中覓得若幹歷史智慧。

在所謂“四強”後面

通常認為,1943年前後,蔣介石和他的國民黨最為風光的成就是在外交上。躋身“四強”,消除了不平等條約體系,對一個長期被侵略、被壓迫的國家來說絕非小事。國民黨和蔣介石本人,當時就曾這樣大肆宣揚。

這些事的來龍去脈怎樣?1942年元旦白宮對中國駐美大使胡適說:“可告知蔣先生,我們歡迎中國為四強之一。”同年10月10日,民國國慶,英美兩國都發表聲明放棄根據不平等條約取得的在華特權(英國有所保留,不放棄香港、九龍)。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中國被稱為“強國”乃至“四強之一”,都是名不副實。受難百年,依舊積貧積弱,專制,腐敗,令人心痛臉紅。盡管如此,這件事仍然不失為中國軍民長期堅持抵抗日本侵略的成果之一。但在看到這一面的同時,必須清醒地看到相關的國際背景: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國極力想將中國扶植起來。他們打的算盤,一是支持中國抗戰,有利於戰爭全局;二則希望催生一個民主和強盛的中國,有利於穩定戰後亞洲的秩序。

以此為背景,這一年裏蔣介石及其領導下的國民政府確實在外交上風光一時。當時接連有四件大事:

第一件事是1月11日中美《關於取消美國在華治外法權及處理有關問題之條約》在華盛頓簽字,中英同名條約同日在重慶簽字,完成了美英放棄在華特權的法律手續。國民黨借此大肆宣揚,說一舉解決了國人力圖廢除不平等條約的百年之痛。

實際情況是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不平等條約取得的特權已逐步收回。開其端的是北洋政府。1921年11月開幕的九國華盛頓會議,討論的就是中國要求全面廢除不平等條約問題,各項主要議題,都有程度不等的進展。1919年五四愛國運動中掀起軒然大波的山東問題,在這個會議期間經過36次談判,於翌年1月31日達成協議,得到比較妥善的解決。司法主權的收回,也是由北洋軍閥打贏第一仗的。1926年,五省聯軍總司令孫傳芳要實施建設大上海計劃,把租界周圍的中國地區建設成為模範城市,作為要求取消外國租界的基礎。5月5日宣布自任凇滬商埠督辦,而請著名學者丁文江出任總辦,全權管理上海,實行這一計劃。丁文江實際任期只有8個月,其出色建樹之一,是親自與上海領事團的代表——英、美、日領事反復談判,於8月31日簽訂了《收回上海會審公廨暫行章程》,一舉把租界當局屬下的會審公廨收回,成立江蘇管轄的上海臨時法院。58 總之,除了漢口、九江租界由群眾自發行動收回的特例(時間也是在上海收回會審公廨之後的1927年1月5日和6日),無論執政的是北洋軍閥、國民黨還是共產黨,都是通過談判逐步收回主權的,情況並無二致。

又以關稅自主權的收回為例,1925年10月26日開始北京政府和13國的代表開關稅特別會議,至11月19日已經基本達成協議,承認中國享有關稅自主權,從1929年1月1日起生效;條件是中國政府同時裁撤禍國殃民的厘金。就在這時,實際控制北京的馮玉祥戰敗,政局動蕩,會議停開。1926年2月復會,4月20日直系和奉系軍閥聯手又把段祺瑞趕下台,談判又被迫中止,功虧一簣。直到南京國民政府成立,雙方又回到談判桌上,終於在1929年2月起實現了關稅自主。

這些外交成就是歷屆政府和顏惠慶、顧維鈞等職業外交家多年努力的結果,不能完全歸功於國民黨政府。

更令美、英和國民黨政府尷尬的是,汪偽政權和日、德、意等國已經搶在他們前面宣布廢除不平等條約,迫使他們不能不改變留待戰後再行解決的初衷,宣布立即取消不平等條約。

第二件事是1942年11月27日至1943年6月,宋美齡歷時七月的北美之旅。

這位“第一夫人”長得漂亮,能說會道,加上珍珠港事件後,美國人民反日情緒高漲,她四處演講、活動,對爭取美國人民同情和支持中國的抗日戰爭起了良好作用。在一個民主國家,民間的同情與理解絕非小事。從1882年5月美國國會通過第一個排華法案開始,美國一直在移民和取得美國國籍等方面歧視和限制中國人。宋美齡訪美期間,正值美國朝野正在推動廢除排華法,她的活動也有助於有關法案在國會順利通過。經過她的交涉,羅斯福還答應了不少援助中國的要求。她和羅斯福的會談,還就戰後中國和亞洲不少問題取得了共識,為後來的開羅會議作了鋪墊。

第三件事是1943年10月29日中國駐蘇大使代表中國政府與美英蘇三國外長一起在保證世界普遍安全的《莫斯科宣言》上簽字。這個宣言倡議戰後建立聯合國,建立世界安全體系。美國人費了不少唇舌,才說服蘇聯外長莫洛托夫,讓中國排在美英蘇之後簽字,正式忝陪四強末座,從而為中國成為聯合國發起國和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