覓路的艱辛與清障的功勛20世紀中國歷史框架下的鄧小平

從1922年夏秋之際在法國參加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開始,鄧小平在中國政治舞台上馳騁了55年,留下無法磨滅的印記。百年中國,小平百年,斯時斯地斯人,對我說來,全面評論,力不從心。興之所至,勾勒幾筆,管窺蠡測,見笑大方!

岔路迷茫中的抉擇

一部20世紀中國史波詭雲譎,用一個詞來概括,那就是“覓路”。世界上各種社會制度和政治模式在中國輪番嘗試。

清末新政的目標是君主立憲。1917年張勛把溥儀再次捧上龍椅,康有為又力圖使之回歸這條道路。在他所擬文告堅持以君主立憲為準繩:“主照英制為虛君共和,為中華帝國,及其他除滿漢,免拜跪,去禦諱,合用新舊歷,開國民大會以議憲法,召集國會等諭數十紙,皆不行。”118 依然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辛亥革命追求的是民主共和;收獲的卻是戰亂頻仍!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包括中國人在內的許多國家的人民都在重新思考自己國家的出路。

十年左右一次經濟危機,貧富懸殊;加上引發歷時四年零三個月、死傷3500萬人、損耗財物2700億美元的世界大戰,這樣的西方資本主義制度還值得效法嗎?1919年歲末,在歐洲漫遊的梁啟超看到的是:“在戰敗的德奧等國,固然是加倍艱難,就是戰勝的英法等國,還不是一樣的荊天棘地!”“……我們素來認為天經地義盡善盡美的代議政治,今日竟會從墻腳上築築搖動起來,他的壽命,竟沒有人敢替他保險。”119

1921年10月,22歲的瞿秋白經過將近一年在餓鄉——饑寒交迫的俄羅斯的考察,這位才華橫溢的年輕人總結自己的心路歷程,揮筆寫下意味深長的一些話:

“唉!資本主義的魔夢,驚動了俄羅斯的神經,想求一‘終南捷徑’,早求清醒。可惜只能縮短分秒,不容你躐級陟登……同夢同夢!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交流,在俄在華原是一樣,少不得必要打過同樣的盤旋。”

“我這個東方稚兒卻正航向旋渦,適當其沖,掌舵得掌穩才好。”120

1922年2月,他便在莫斯科參加了中國共產黨。稍後,他譯出國際歌,譜出《赤潮曲》,宣布:“從今後,福音遍被,只待共產大同。”121

1920年10月,比瞿秋白進入赤色俄羅斯早兩個月,16歲的鄧小平以勤工儉學的名義到達法國。出國之前,他是懷著“工業救國”願望的少年;滿懷希望赴法勤工儉學,無非是“學點本事回國,如此而已”。無獨有偶,他也在1922年夏秋之交,只比瞿秋白晚幾個月參加了共產主義組織。

兩人當時都不可能意識到這是他們成為中國叱咤風雲的政治領袖的第一步。

睿智的瞿秋白當時曾敏銳地感受到兩個非常重大的問題:

1.盡管中俄“同夢”,“想求一‘終南捷徑’”,但歷史卻“不容你躐級陟登”。

2.任何人在思考國計民生的時候,都必須對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都有深刻的理解,方能把舵掌穩。

歷史已經判定瞿秋白沒有把舵掌穩。他有比較深厚的東方文化基礎,到了俄羅斯,接觸的依然是俄國牌的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一角。

鄧小平於1920年抵達法蘭西,過了幾天,便在10月21日進入諾曼底的巴耶中學學習,1921年3月13日因錢已用光而離開學校,結束了在法國不到五個月的學習生涯,歷史沒有給他提供全面了解法蘭西文化和西方主流文化的機會。他對這段生活有個總結:“我在法國的五年零兩個月期間,前後做工四年左右(其余一年左右在黨團機關工作)。從自己的勞動生活中,在先進同學的影響和幫助下,在法國工人運動的影響下,我的思想也開始變化,開始接觸一些馬克思主義的書籍……終於在1922年夏季被吸收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團員(準確的名稱是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次年改名為旅歐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22 很快就成為職業革命家。1926年初,他來到莫斯科,進入以“培養中國共產主義群眾運動的幹部,培養中國革命的布爾什維克幹部”為職志的中山勞動大學學習,在不到一年的學習中,接受政治灌輸,便奉命回國投身革命風暴了。

兩個年輕人在同一年在俄、法兩國作出相同的選擇,蘊涵著豐富、深刻的歷史信息。

以鄧小平來說,根據他自己的回憶,到了法國,“生活的痛苦,資本家的走狗——工頭的辱罵,使我直接間接的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最初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略有感覺……其後,一方面接受了一點關於社會主義尤其是共產主義的知識,一方面又受了已覺悟的分子的宣傳,同時加上切身已受的痛苦”,走上了為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奮鬥終身的道路。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