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辛亥革命的若幹問題

首先要謝謝大家周末的晚上來聽這個很偏的題目。我想,辛亥革命的過程等一般人知道的就不用講了;要講的大致上是我認為有爭議的問題,或者我認為需要特別突出介紹一下的情況。

我一直做中國19、20世紀的歷史的研究,20世紀主要做1949年以前那上半葉。做這個研究特別是最近十來年,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麽中國民主、法治、自由、憲政、現代化的路走得那麽坎坷,那麽彎彎曲曲,到現在還是一個奮鬥目標?我想,這也是許多中國人希望得到比較確切答案的問題。辛亥革命研究應該與這個大背景聯系起來。

辛亥革命令中國一夜之間成為亞洲第一個共和國,名義上非常先進。日本是現代化強國吧,但是它還是一個帝國,是一個君主立憲的國家;跟一般的立憲國不同,天皇還有很大的權力。1911年中國一下子成了共和國,在中國歷史發展上占有什麽地位?首先介紹一個人的評價。你們知道不知道章士釗?一般念過中學的人可能都知道。魯迅就諷刺他是“老虎總長”。他做過北洋政府的教育總長、司法總長,也做過國會議員等。但是他反對袁世凱的倒行逆施,“二次革命”聲討袁世凱的宣言、通電就是章士釗起草的。袁世凱在辛亥革命後曾拼命拉攏他。這就要講到袁世凱是怎樣飛黃騰達的。袁世凱講武,不是行伍出身;講文,沒有什麽科舉功名,不是所謂“正途出身”。在當時,這些是很不利的條件。但是他投靠了清帝國駐朝鮮的慶軍統領吳長慶,在他手下做幕僚,後來參與鎮壓朝鮮內部的動亂和練兵等活動,得到吳長慶的賞識和提拔。也就是說,吳長慶是袁世凱在軍界和政壇得以邁開第一步的恩公。吳長慶的孫女吳弱男嫁給了章士釗。袁世凱對這位恩公的親戚自然特別關照。辛亥革命後,他曾任命章士釗做北京大學校長,報紙都公布了,但是章士釗堅決不幹。後來“二次革命”的時候,章士釗明知道這是要失敗的(等一下我再說明原因),還是跟著黃興到南京堅決起兵,反對袁世凱。幾年後,袁世凱稱帝,他又參加護國運動。梁啟超他們在肇慶成立軍務院,他是軍務院的秘書長,又是兩廣(廣東、廣西)都司令部(所謂“都”就是總的意思)都司令的參謀長。他在1961年的時候寫道:“今之論士,語涉辛亥革命,往往過於誇張,估計成功二字,溢量太不知何許。”136 意思是說有些人誇大辛亥革命的勝利,牛皮吹得太厲害了。

平心靜氣而論,辛亥革命在整個20世紀中國歷史上作用不大。說得簡單一點,它只是換了個招牌。一個主要作用是將皇帝推翻掉了,從思想史的角度來看,對摧毀中國早已僵化的意識形態有作用。原來有三綱,沒有皇帝了,君為臣綱還站得住嗎?站不住了。這一個綱站不住的話,整個三綱的基礎就動搖了。在思想上對促進中國人的觀念現代化有作用。除掉這個以外,我沒有想到其他更重大的意義。

但是,思想變革也不能講辛亥革命就是最重要的。中國思想觀念的現代化變革,從什麽時候開始,誰點起這把火呢?1833年,鴉片戰爭前七年吧,一個德國傳教士就在廣州辦起了中國第一份中文雜志:《東西洋考每月統紀傳》。傳教士當然要講點宗教,但這份雜志的基本內容是介紹現代政治、經濟、歷史、地理等基本常識。它介紹英國,說英國有一個公會(國會),整個國家的基礎是“人有自主之權”。它說的自主的意思是自由,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講,就是“人有自由權利”。它還講到從國王到一般老百姓都遵守“律例”,即遵守法律,遵守法治。沒有這些,國家就會怎樣呢?“百工廢”,百業都會蕭條;有了這些,就會慢慢興旺發達起來。137 介紹英美等國,都著重從基本的政治、經濟制度著眼。可以說,現代思想的傳播和傳統思想的變革,那個時候就開始了。然後經過一代又一代外來的有識之士(主要是西方傳教士)和本國的思想家、留學生、駐外使節,包括魏源、郭嵩燾、王韜、嚴復等等,辦報刊、出書、寫文章,艱辛地不斷耕耘,慢慢就開始變化了。特別是1895年中國給日本打敗以後,掀起了第一次啟蒙運動,那是以康、梁為代表的戊戌前後的啟蒙。其實當時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人物是嚴復。嚴復在1895年提出:“國貴自主,人貴自由。”揭示國家的獨立自主,公民在方方面面的自由,既是最重要的奮鬥目標,又是決定一個國家盛衰的關鍵。他說為什麽西方那麽富強,而中國學西方卻還是那麽貧弱,差別就在“自由不自由”這五個大字!可謂一針見血,入木三分!138 仔細考量一下,以後的所有政治口號,恐怕都沒有這八字箴言說得那麽深刻、到位。“反封建”就是爭自由,打破各種枷鎖,爭取經濟、政治、學術、言論和居住等方面的自由。離開公民的自由這個根本去談“反封建”,必然離題萬丈。對這個基本內涵的偏離,讓中國人吃盡了苦頭。國家的問題則在獨立,擺脫殖民地、附屬國之類的不平等地位。有一個說法是要“講國家的自由,不能講個人的自由”。始作俑者是孫中山。這是誤盡天下蒼生的錯誤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