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亞國家的誕生(第2/9頁)

在宣布共和國獨立的方面,納紮爾巴耶夫落在了其他共和國領導人之後,可是別洛韋日峰會召開後,他趕了上來。當他12月9日參加了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之間一次針鋒相對的會議之後,他決定從原先支持戈爾巴喬夫轉而支持葉利欽,而他的政治中心則從瀕臨垮台的蘇聯轉向越來越具有可行性的獨聯體。《俄羅斯報》這樣描述了納紮爾巴耶夫的新立場:“他提議不要就斯拉夫和中亞共和國的對立問題展開深入思考和探討。其一,這麽做是危險的;其二,他本人極為反對建立在民族和種族原則之間的條約,他認為這種做法回到了中世紀;其三,他沒有看出3個想要尋求最佳合作的斯拉夫國家有什麽反哈薩克的或是類似的動機。”

離開克裏姆林宮之後,納紮爾巴耶夫急匆匆地趕回了哈薩克斯坦,他要加快國家獨立的步伐。蘇聯剩下的日子屈指可數了,如果哈薩克斯坦想要在獨聯體或是其他區域性組織中扮演一定的角色,那它必須擁有所有獨立國家所具備的屬性。12月10日,哈薩克議會將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更名為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當天晚些時候,納紮爾巴耶夫作為第一位經選舉產生的共和國總統,宣誓效忠祖國。總統選舉是在12月1日進行的,也就在同一天,烏克蘭投票通過獨立,並且選舉克拉夫丘克擔任國家總統。12月16日,哈薩克議會在未組織全民公投的情況下,宣布哈薩克斯坦獨立。就像一些報紙評論的那樣,事實上12月1日,烏克蘭人不僅投票通過了本國的獨立,還通過了哈薩克斯坦的獨立。[4]

貝克想要會見納紮爾巴耶夫,是希望同他討論核武器問題以及獨聯體的未來。他準備將美國政府的對外人道援助和技術支持擴展至哈薩克斯坦。貝克的團隊為他和所有後蘇聯時代的領導人的見面準備了談話的基本要點,因此,貝克和納紮爾巴耶夫的協商也是從這些要點出發的。貝克團隊準備的談話內容包括:美國對於核武器、常規武器、邊界爭議的解決和經濟合作等方面的種種期待。他們也列舉了美國向蘇聯提供的援助:1990年12月承諾提供價值35億美元的人道援助。1991年12月,依據該承諾,瀕臨破產的蘇聯還能得到價值6億美元的援助。納紮爾巴耶夫似乎對一攬子的經濟援助計劃並不感興趣。他想要的是:承認自己國家的獨立,允許外商投資。他對貝克說:“多派些顧問和投資者來吧,我們想要的不是錢。”[5]

納紮爾巴耶夫真是快人快語,他認為美國支持蘇聯瓦解的行為,對此表達了自己的不滿。他向貝克吐露道:“葉利欽曾對全世界說,他已經致電布什總統,並且布什總統隨即對他的做法表示支持。如果情況確實如此,我只能說,既然布什總統在全世界都備受尊重,那麽,他是否應謹慎表態呢?總統先生是如何看待他們這種舉動的合法性呢?這種行為符合憲法規定嗎?今年8月,美國政府的反應很清楚。而美國的觀點對大家都很重要。現在我們看到的是,葉利欽試圖借助布什總統使自己的行為變得合法。”[6]

貝克向納紮爾巴耶夫保證,布什仍然是中立的態度,既不支持葉利欽,也不支持其他總統。美國國務卿後來回憶,盡管納紮爾巴耶夫很明顯因為最初被排除在別洛韋日峰會之外而感到受到了傷害,但他還是準備不再追究此事。他對來訪的美國客人說:“他們都道過歉了,事情已經過去了。”他們指的是葉利欽、克拉夫丘克和舒什克維奇。現在他完全贊成成立獨聯體,他正在竭盡所能地說服其他中亞總統也加入獨聯體。他告訴貝克:“這次我又必須充當一名消防員了。我不得不把他們團結起來。”他這番話指的是《別洛韋日協議》簽署後掀起的政治風暴。

中亞領導人願意加入獨聯體是基於一個重要條件:他們將被視為獨聯體的創始人,各位參與者將重新簽署全部的協議。納紮爾巴耶夫還希望4個擁有核武器的共和國能就核武器管控問題單獨簽署一項獨立條約。這樣的話貝克聽起來一定很悅耳吧!他回憶說:“當我淩晨3點回到房間時,我覺得和納紮爾巴耶夫一起度過的三個小時,是我迄今為止最美妙的時光。”貝克希望納紮爾巴耶夫能成功,就像他第二天在明斯克對舒什克維奇所解釋的:“中亞和斯拉夫共和國結成聯盟,中亞各國可以成為連接東西方的橋梁,還可以成為阻止激進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的安全緩沖區。”[7]

盡管美國人因為核武器和激進的伊斯蘭教信徒的原因,願意讓斯拉夫獨立國家聯合體擴充至中亞,可是中亞領導人想要加入《別洛韋日協議》的動機要復雜得多。核武器只是納紮爾巴耶夫的問題,激進的伊斯蘭是影響中亞國家作出決定的因素之一,大多數中亞國家的領導人也是前共產黨領袖,他們思考的中心問題是俄羅斯。過去,他們和莫斯科的關系是從屬和依附,雖然現在他們渴望結束這種關系,但是,他們還不能完全終結這種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