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良渚石器

良渚文化石錛

牟永抗:我們現在看到的是良渚文化的石器,在良渚文化石器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石錛盡管良渚文化在新石器時代發展階段已經比較高了,但是成批的石錛上面依然保留了當時打制的痕跡,只是在刃部局部磨光。由此看來,當時人們對勞動價值成本的計算,還是很精明的。

良渚文化石斧

王魯湘:這個石斧做得就比較精細了,顯然不是用來進行砍伐的農具。

良渚文化石犁

良渚文化破土器

牟永抗:這個應該是武器,是在狩獵武器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戰爭用武器。作為良渚時期物質生產層面高度發展的最重要標志,是發明了石犁。原來那些石錛,或者石斧,都是一種斷性的開墾工具,只能一次一次地改變土壤的結構。犁的出現標志著連續性破土工具的出現,能夠整體上改變土壤結構。更重要的是,江南地區的水稻種植需要排水,有了這個犁,它就可以犁出溝來,引水排水。這就表明,當時以水稻種植業為標志的農業,已經發展到相當高的程度了。

王魯湘:那這個破土器呢?

牟永抗:破土器是良渚文化很有特征性的東西,它很明顯是一個被捆綁的東西,後面還有一個缺口。它是斜向的,刃是三角形的,上面是翹起來的。如果要開一條水溝的話,就先用它在地上畫出很直的兩條線,然後用犁把中間的土起出來。所以這個斜把破土器和推溝犁,是構成當年水稻種植業發展的重要工具。

良渚文化石鐮

第三個就是石鐮。在農業起源上,水稻起源的一個很大分歧就是野生稻和栽培稻的區別。其實,野生稻稻穗中的種子是逐次成熟的,而栽培稻是整穗成熟的,所以栽培稻可以割,野生稻只能采集。而石鐮的出現,正是栽培稻出現的證據。

王魯湘:栽培跟采集不一樣,采集還是一個自然經濟,而栽培則是生產型經濟。

牟永抗:所以從采集到生產經濟,我們還看到了一點,那就是人們開始懂得了儲存,懂得了積累財富。在農業沒有出現以前,采集時代的人是沒有財富概念的。中午吃完以後晚上有沒有吃的是不管的,反正到時候總有得吃。而農業出現以後,有了財富積聚,整個社會就開始大踏步前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