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故宮大修(第2/5頁)

王魯湘:那個時候的紫禁城就會以新的形象出現在世人面前。說到新的形象,就會有質疑了。古建築修復,有四個字被認為是戒律,就是“整舊如舊”,所有古建築都應該修到舊有的那個樣子,而不是做一個新的。這個原則在很多古建築修復上是正確的,但是具體到故宮這一種類型的古建築來說,是不是只遵循“整舊如舊”就會出現很多問題?

晉宏逵:這涉及對文物保護原則的理解,以及在實踐當中怎麽貫徹。“整舊如舊”從來不是國家的政策。

王魯湘:民間的說法。

晉宏逵:這個說法原來就有,後來梁思成先生又曾明確地加以提出。梁先生1962年到河北正定考察文物保護狀況,當時他看了大悲殿,大佛寺,趙州橋一些工程,有些不太滿意的地方,這些建築更換的材料太多了,於是他就想,一個銅鼎,一個漢鏡,如果擦得鮮亮,反而嚴重影響它的歷史和藝術價值,因此在修古建築或文物的時候,應該修舊如舊。不過梁先生又說過,這是他一個比喻性的說法,具體到實踐當中還要做很多研究。修舊如舊應怎樣去理解呢?我覺得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方面,這個“舊”是指這個文物的本質,也就是文物原來的材料、形制、結構、工藝做法這四個“舊”,這四個“舊”是老一輩的文物保護專家總結出來的,是必須保護不能更改的;再一個舊,就是舊有外觀,這個恐怕就要分析了。

王魯湘:比如西安的小雁塔,塔頂裂開了,維修的時候是把這個塔頂縫補上,還是維持它裂開的樣子?最後修復人員認為,這個裂開的樣子已經在西安的視野中存在很多年了,沒有必要把它補齊,還是照樣給它留下了一個缺口,這是修舊如舊的典型。

晉宏逵:小雁塔是磚石結構建築,它能維持安全穩定就夠了。對於故宮來講,“舊”的標準是什麽呢?問題的核心就在於怎麽評估故宮的價值,故宮應該是什麽樣的。故宮的“舊”必須是歷史的真實,但是歷史的真實也有很多時期。溥儀出宮之前一段時間,他自己的小朝廷有什麽錢?他肯定不去修繕、保護它。所以,建國後故宮的第一任院長吳仲超老院長在一篇文章中寫到,最初在故宮裏面清理了25萬立方米的垃圾,如果鋪成35公分厚、六米寬的道路,能從北京鋪到天津。

王魯湘:我看過1900年八國聯軍到紫禁城裏面拍的照片,荒草戚戚啊,很多殿的頂都塌了,一片破落景象。

晉宏逵:這也是歷史的真實啊。而乾隆中晚期,大規模的建設基本上結束了,這時的故宮真是金碧輝煌的狀態,盛世紫禁城的狀態,這也是歷史真實啊。

王魯湘:對,至少有三個真實的紫禁城,一個是盛世紫禁城,就是金碧輝煌;還有一個是維持狀態時期的紫禁城,有點新有點舊,大部分的主體結構還是很好的;再一個就是衰世的紫禁城。

晉宏逵:既然紫禁城有這麽重大的文化意義,那麽紫禁城的真實狀態就應該是盛期的。我們現在要修復的,不是淒涼破敗,也不是金碧輝煌,用中性的詞來表達就是:莊嚴、肅穆、輝煌。我覺得這也是歷史真實,裏面沒有造任何假的古董。

王魯湘:沒有違背這個舊的制度去臆造一些東西。

晉宏逵:有一些地方變新了,是因為換了新的材料,它的外觀新了一些。它的內部結構,絕對一點都沒有改變。甚至於我們燒琉璃瓦的那個廠子,仍舊是京西的。

彰文化而求久遠

王魯湘:這次大修一旦完成,紫禁城的面紗重新揭開以後,面對這些金碧輝煌,我想會有很多人發表不同意見,您覺得有必要把維修的整個指導思想闡述得更清楚一點嗎?

晉宏逵:剛才我們闡述的是維修的目標。另外,這次維修還有一個特殊之處,它是整體維修。這和哪壞了修哪是不同的。總體維修的標準,第一是要完整地保護它的格局,像西華門的那個大樓,就破壞了格局的完整,我們的保護措施就是把它拆掉,恢復原有的馬道。雖然這個目標實現起來有很多困難,但我想,現在的老百姓對文化遺產的認識有了很大提高,此舉應該會得到他們的理解。第二是要合理地布置故宮內部的布局,因為故宮原來是皇宮,現在卻一下子變成了一個博物院。

王魯湘:原來是給第一家庭服務的,現在變成給大家參觀的了。

晉宏逵:這是一個根本性的改變,要適應這個改變,就有許多工作要做。這在1925年那種條件下是做不到的,不過我們也不能苛求前人。當時有個目標叫“彰文化而求久遠”,說得很準確,現在也是咱們的目標。我們就是要把前人沒有完成的工作進行合理的安排,按照博物院和保護文化遺產的要求,來合理地規劃院內各個建築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