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0章 劉榮之死(二)(第2/3頁)

這是漢季政壇的潛規則。

大臣奏事,不問貴賤,只論事實。

當然,最終裁判權,是在皇帝手裏的。

劉榮聽到這個結果,卻是惶恐不已,他終於知道害怕了。

他擡起頭,死死的看著劉徹,全身都開始發抖,這一次他總算不是裝的了。

他終於感覺到了危險。

劉徹端坐在禦座上,手指輕輕的敲擊著案幾的桌面,然後轉頭看向宗室諸侯和外戚長者們:“宗室諸侯王及諸侯、外戚列侯諸公,有什麽看法?”

要處置劉榮,光靠國法是不行的。

還得有家法背書,先開除他的先帝長子身份。

江都王劉閼、淮陽王劉余、蒙王劉非、魯王劉端等兄弟以及代王劉登、濟北王劉勃等宗室諸侯王紛紛出列,異口同聲的拜道:“臣等以為,淮南王榮,目無天子,忤逆先帝,行巫蠱之事,用厭勝之法,私刻印璽,出入擬天子,私作龍袍,用黃屋左纛,罪大惡極,不可饒恕,臣等昧死以為,淮南王不當奉先帝宗廟!”

外戚大臣以及宗室諸侯們也集體拜道:“臣等附議,淮南王罪在不赦,不當奉先帝宗廟!”

劉榮聽到這裏,幾乎昏死了過去。

不當奉先帝宗廟?就是不承認他是先帝之子了。

無邊的恐懼,立刻襲上劉榮心頭。

失去了先帝長子的身份,他就失去了一切。

現在,他終於醒悟了過來,他曾經詛咒和怨恨的那個男人,才是一直在無形之中庇護他、保護他的人。

但這個醒悟來的太遲了。

坐在禦座上的劉徹面帶沉重的道:“朕獲先帝遺命以保宗廟,七年以來,夙興夜寐,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唯恐朕之不德,羞先帝遺德也……”

“今淮南王亂法壞政,此朕德薄,不能感化之故……”

“且夫淮南王,朕之同產長兄,先帝長子也,朕實不忍致法於王!”劉徹揮手道:“其與卿等再議之……”

這也是遊戲規則之一。

壞蛋大臣們來扮演,而皇帝則只能扮演一個仁慈寬厚的家長。

劉榮聽到這裏,心中終於松了一口氣。

他知道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

劉德確實不敢殺他。

但,他還沒有來得及開心,就聽到廷尉趙禹拜道:“臣廷尉禹昧死奏皇帝陛下:陛下以為淮南王先帝長子,陛下同產長兄,不忍致法於王……然,臣以為不然,陛下乃天下主,百姓民父母也,今法淮南王當作法族,倘陛下以為淮南王陛下同產兄,先帝長子而不忍致法於王,豈非壞先帝法,故臣昧死諫曰:陛下當以天下為重,致法於王,此法如是足也!”

緊隨趙禹之後,是一大片的列侯貴族。

這也是今日法家的一個新的發展方向,以趙禹等司法官和刑名官為首的執法者們,在吸納了黃老派的法學思想後,漸漸向著保守派演化。

在他們眼裏,所謂壹刑者,法也,七尺之下,王子犯法與庶民同刑。

而捍衛法律的尊嚴和神聖性,就是他們的職責。

所以,淮南王劉榮在他們眼裏,必須被嚴正法典。

不然,就是對法律和他們的信仰的褻瀆。

這會讓他們惡心無比,比死還難受。

但,劉徹卻不能苟同他們。

因為,劉徹很清楚,這一個法家派系的主張和論點,至少在現在來說,是不現實的。

中國社會,至少在現在,還是人治社會。

未來至少兩百年,也會是如此。

既然是人治,那就要講溫情,講人情。

出於維護統治穩定的需要,劉徹不能直接處死劉榮。

但劉榮卻被這一批氣勢洶洶,對他喊打喊殺的法家大臣們,嚇得失禁了。

他恐懼無比的看向了他曾經痛恨的那個男人,他的弟弟。

“卿等勿復言……”劉徹對著趙禹道:“朕非聖人,不能大義滅親,還望卿等原諒朕的這一點私心……”

這一句話,讓劉榮終於忍不住嚎啕大哭起來。

劉徹看著他,在心裏搖搖頭。

到現在,劉榮才知道悔恨和害怕,早幹什麽去了?

劉徹是不會去當那個傻兮兮的農夫的。

更重要的是,劉徹清楚的明白一個道理——假如劉榮不死,那麽漢律就將成為一紙空文。

至少,對於劉徹的那些弟弟們來說,將成為一紙空文。

從此以後,他們就會肆無忌憚,就會毫無顧忌。

想想也能明白:連劉榮犯下如此多的罪,都可以免死,那他們自然不需要顧忌了。

當然了,劉徹也知道,他不能直接處死,甚至不能公開的對劉榮過於苛責。

這看起來很矛盾,似乎連邏輯都有些亂。

但其實,這一點都不矛盾,邏輯也很連貫。

在中國多數情況下,殺人的,其實不是刑罰,而是人心。

像嶽飛,死於莫須有,但他永遠活在人民的心中,無論是誰,都無法將他從中國人民內心之中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