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章 我等前來接應張尚書!

國破家亡欲何之?

西子湖頭有我師;

日月雙懸於氏墓,

乾坤半壁嶽家祠。——明兵部尚書張煌言《八月辭故裏》

……

寧國府,一個扮為金山松隱禪寺的和尚行色匆匆的進了城。很快,正在府衙接待徽州府來降士紳代表的張煌言便得到了一個驚人的消息——延平郡王南京城下大敗。消息來得太過突然,也太讓人想不到,以致張煌言愣在那裏,久久不能相信。

在此之前,張煌言曾力勸鄭成功拿下鎮江後從陸路進軍南京,後為配合鄭軍作戰又請為先鋒,率本部三千余將士下船於兩岸蘆葦中晝夜牽纜,提前八天到達南京觀音門下。不想鄭成功未采納張煌言及甘輝走陸路的建議,依舊乘海船從水路進發,導致張煌言部在南京城下孤立無援,被清軍以快船百余艘出上新河順流攔擊,張部兵少受挫。好在清軍知道鄭成功大軍在後,未敢追擊,張部得以保全。

因遲遲等不到鄭成功大軍,張煌言便集結所部兵船遊弋於南京附近江中,又派出大量使者招徠鄰近各州縣。張部停舟於江北浦口,浦口城中的百余清軍騎兵不敢守城,竟從北門逃遁,張煌言部下七名士卒即由南門入城,浦口光復。

等到鄭成功大軍終於抵達南京城下時,卻傳來蕪湖等地官紳納降歸附的消息,鄭成功認為收取上遊郡縣既可以收復失地,聲張兵威,又可以堵截湖廣、江西等地順江來援的清軍,於是請張煌言率領舟師西上,自己負責進攻南京。

張煌言到達蕪湖時,部下兵不滿千,船不滿百,好在清蕪湖守將趙真率兵趕去救援南京,蕪湖城無有清兵駐守,當地士紳又都納降,張部這才得以上岸。隨後,張煌言以延平郡王鄭成功的名義發布檄文告諭州縣,太平、寧國、池州、徽州四府都有官員士紳派員請降。短短一月便招降克復四府三州四十二縣,又得歸降清軍和當地紳民義勇參加,兵員擴至水陸兵萬余人。

上遊除安慶以外基本落入明軍之手,下遊江南兩岸更是降者如雲,大好局面,只要南京一下,東南半壁便可盡數光復,哪曾想延平王竟在南京吃了敗仗,全軍撤退了!

張煌言焦慮萬分,鄭成功大軍一退,單他這萬余兵力怎麽也是擋不住清軍的。可是現在蕪湖、池州、寧國、太平四府有大半縣城已歸明朝,無數復明士紳冒著殺頭危險支持明軍,若他也和延平王一樣率部撤退,豈不是置這些士紳百姓於死地,更寒了天下復明紳民之心?

張煌言和參軍鄭允耕商議之後,決定派那假扮和尚的細作帶著他的親筆信去尋鄭成功的行營,無論如何也請鄭成功不要撤走,便是鄭軍真的要走,也請鄭成功能派百艘大船給他。張煌言這是打定主意在南京上遊堅持下去了。

信中張煌言如此寫道:“勝敗兵家常事,不異也。今日所恃者民心爾,況上遊諸郡邑俱為我守,若能益百艘來助,天下事尚可圖也。儻遽舍之而去,其如百萬生靈何?”

安排這一切後,張煌言帶人立即趕回蕪湖,爾後命各地部下到蕪湖商議浙軍下一步動作。

蕪湖衙門裏那些雜役奴仆都被清退,值守的都是張煌言的浙軍精銳,氣氛很是緊張,前來議事的諸將知道南京大敗的消息後,一個個都是面色凝重。

原定西侯張名振麾下參將魏大龍起身問道:“延平王現在何處,可是在鎮江?若在鎮江,則事還有可為。”

張煌言嘆口氣,道:“延平王船隊已經航向崇明。”

“什麽?往崇明去了!”魏大龍失聲驚呼,“延平王這不是要置我們於死地嗎!”

“延平王就算要走,也應該派人通知我們一下,我們也好立即撤退,他這船隊都往崇明去了,我們才收到消息,他這是根本不看重我們浙軍將士性命啊!”另一將領陸鳳鳴恨恨的握緊拳頭,對延平王不管盟友的舉動十分失望和痛心。

堂內一幹將領悲憤莫名,有性急的甚至氣的大罵延平王不仁不義。張煌言起身,示意諸將不要吵,他道:“延平王也是有不得已之處,南京一役他損失了上百艘船,精兵數萬,大將甘輝和余新都叫清軍擒住,如果不急撤,船隊或會被清軍封鎖在長江內。”

“尚書就知道替人家想,那我們呢?延平王擔心被困,我們又怎麽辦?!就算要撤,也該通知我們一起撤!”

魏大龍的話引得諸將紛紛附和。

半月前剛剛反正歸明的原清軍南陵守備張文勝忽地問道:“延平王到了崇明後還會再次入江嗎?”

張文勝所問吸引了諸將,均是看向張煌言,若延平王還會再次入江,那局面雖然兇險,但也不會壞到哪去,畢竟鄭軍水師在這長江之上乃無敵的存在,便是損失了一些船只,也絕非清軍能夠對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