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清除異己自曝家醜,媚娘除掉賀蘭敏之(第2/12頁)

李義琰不得不承認這辦法好,卻還嘴硬道:“皇後可有人選?”

“啪”的一聲響,媚娘從簾後扔出一份奏章,李義琰撿起一看,署名是王仁求。

“這份是本宮查閱前幾年西南官員奏章找到的,王仁求乃是西爨白蠻酋長,在當地頗有威望,且一心忠於朝廷。當初他便提醒朝廷要善待蠻人,不可欺壓盤剝,還建議在姚州以南設立更多州縣,選賢良之人為官,甚至建議任用一些蠻族酋長,以安當地人心。似這樣一個人才,忠忠耿耿上書直言,你們怎就視而不見呢?”

“這……”李義琰頓時語塞。

“臣等失察,請皇後責罰。”閻立本代表所有宰執認錯。

“那倒不必了。你們立刻草詔,封王仁求為河東州刺史,兼姚州道行軍副總管,並予以便宜之權,叫他協助戡亂。你們再仔細巡查一下,看還有沒有忠誠可靠的蠻族將官,一並投入此戰。”說罷媚娘很自然地引向另一方戰事,“同樣道理,沙吒相如、黑齒常之尚在遼東否?若調防別處,趕緊派去幫高侃平叛。”

“是。”郝處俊也無話可說了。

李敬玄見她處置甚妙,不禁稱頌:“娘娘明察秋毫、決斷如神,真家國之幸!”他在列位宰相中資歷最淺,但他與媚娘沒恩怨,加之前次朝會上第一個反對中宮避位,頗有趁機攀附之意。更重要的是,他是李治潛邸親信,很明白李治的心思,這個節骨眼上要穩住局面就必須全力支持皇後。

“哼哼……”自李義府倒台,媚娘許久沒聽到臣下如此恭維了,竟不禁高興得笑出聲來,不過她又立刻板住面孔,“盧承慶致仕之後誰署理官員考課之事?”

這句話同樣是明知故問,莫說她天天隨李治臨朝,就算深居宮中不出,這等事也得有個耳聞。裴行儉明知皇後要為難自己,卻也避無可避,只得向前一步施禮道:“是微臣。”

“原來是你。”媚娘陰陽怪氣道,“本宮倒要問你,軍中有郭待封這樣的不遵軍令之人,你不能察;地方有王仁求這樣被埋沒的忠良,你也不知。你的考課準嗎?你稱職嗎?”其實這話沒道理,郭待封是李一手提攜的,王仁求上書是前幾年的事,關他裴行儉何幹?無論才智如何,媚娘實在不是厚道人,當初裴行儉反對立她為後的事至今沒忘,逮住機會便要發泄出來。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裴行儉只能認了,低頭道:“臣不稱其職。”心下暗忖——完了!這次不知又要貶往何處,該不會又把我和袁公瑜調換位置吧?

媚娘倒也沒那麽辦,只道:“既不稱職,給你換個能稱職的差事,出去打仗吧。”

“打仗?!”裴行儉一時不悟。

“噶爾欽陵大軍已逼近涼州,尚無陷城之報,但為害甚深。坐待劉仁軌於隴州禦敵,難道隴州以西之地都讓與吐蕃?本宮現命你充任涼州道行軍副總管,領兵捍衛疆土。”

裴行儉莫名其妙:“臣為副,何人為正?”

媚娘的目光掃向殿上另一人:“姜相公,國事為重,可願出征?”

姜恪誠然是名將之後、行伍出身,卻非一流將才,況且年紀大了,身體也不好,但凡他能作戰早派出去了。便如譏諷閻立本那句“右相馳譽丹青”一樣,“左相宣威沙漠”也不是好話,是說他當年征鐵勒戰功平平,全靠契苾何力。其實他有今日之位靠的是資歷和為政之才,與戰功無關。自己值幾斤幾兩,姜恪心裏最清楚,但皇後既已發話,國家又在危難之際,只好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向前拱手道:“老臣願權領總管之職,為國出征,但……兵從何來?”這倒是實實在在的難處,三方作戰捉襟見肘,哪還有可用之兵?

媚娘微微一笑:“戍衛京師乃至皇宮不還有許多兵嗎?”

幾位宰相差點兒笑出來——到底是女流,你以為穿著軍服就叫兵嗎?能征慣戰的已經派出去,戍衛皇宮的那些兵,守城、狩獵還可以,真上沙場跟驍勇善戰的吐蕃武士交手,那不是白送死嗎?再者親衛、勛衛、翊衛都是官宦子弟充任,這幫人個個有家世背景,誰能約束得了?

媚娘見他們有輕慢之態,立刻正色道:“你們以為本宮僅僅為了禦敵?別忘了還有糧荒,長安眼看就快沒吃的了,還養著這麽多閑人幹什麽?”

眾人愕然:“娘娘的意思是……”

“沒錯!我早想好了。”媚娘提高了嗓門,聲色俱厲道,“官宦子弟受朝廷恩蔭,國難臨頭不出力,難道還容他們在京中白吃俸祿,與百姓爭糧嗎?食君之祿報君之恩,通通給我上戰場,如今國家有難,誰也別想過太平日子!”

她淩厲的氣勢和尖亮的嗓音壓得群臣一陣窒息,竟沒人敢反駁。

“當然,我也沒指望他們立大功,更不是讓他們送死……”吼過之後媚娘又慢慢和緩下來,“上陣拼殺差一些,戍守城池還不行嗎?只要保住城池,也算有功於國,興許還能發掘幾個用兵之才呢。如今軍中缺將,這麽辦也是為長遠打算。姜相公是實職宰相,本宮不過借你之名壓一壓那幫浮浪子弟,裴侍郎先前在安西戰績不錯,具體守備之事你多費心吧。把這支隊伍拉出去,也好稍微緩解一下關中糧荒,眼看快到冬天了,愁煞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