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清除異己自曝家醜,媚娘除掉賀蘭敏之(第3/12頁)

安靜了好一陣子,張文瓘才低聲開口:“那也不便全派走,長安尚需守備,另外即便如此糧食還是不夠。”

“那是自然。”媚娘又道,“這我也想好了。立刻布置詔書,自今日起準許關中百姓遷徙就食,河南諸州要做好接待準備,西北的糧草就地解決,不足者可由劍南道供給,江南之糧需盡快漕運北上,具體事宜你們安排。另外聖駕和百官也要暫時遷往洛陽,朝廷上上下下人太多,再加上後宮婦寺,根本堅持不了幾個月,東都富饒可避一時,莫等天冷,馬上出發……”

“萬萬不可!”半晌不發一語的戴至德突然開口,“皇宮衛士分走大半,又準百姓遷徙,此時起駕沿途不安,只恐遭饑民哄搶,聖駕的安全要緊。”

“嗯,有道理。”媚娘頗為贊賞地瞟了一眼戴至德,“那……就再忍三個月,等過完年天暖和再說。先把不必要的吏員打發過去,順便準備接駕事宜。”

張文瓘卻道:“也不至於等這麽久,一月之後如何?”

媚娘無奈嘆了口氣,話語突然變得十分柔和:“有些難處望列位臣工體諒,萬歲身體不佳,我怕天寒地凍他不舒服,可不能再病上加病了。”

群臣盡皆赧然——都考慮到,竟把皇帝的病給忘了!

媚娘起身:“還有什麽事嗎?”

群臣面面相覷,還真沒什麽大事可議了,不知不覺皇後竟將所有難事處理妥當。李敬玄甚喜,還想再說幾句奉承話,卻見郝處俊突然上前一步施禮道:“此番東巡與以往不同,縱然朝廷東遷,長安也需派人留守,況且戰事吃緊軍報往返,臣等實不便皆往東都。何人留京理事,娘娘可有打算?”

“哼!”媚娘狠狠瞪他一眼,“事到臨頭再說。”言罷拂袖而去。

姜恪、裴行儉不敢怠慢,立刻籌備出征之事。閻立本、張文瓘則去準備一系列詔書。待眾臣紛紛退去,尤其李敬玄走遠之後,李義琰對郝處俊笑道:“且不論心機如何,皇後比今上果決得多啊!”這會兒他一點兒火氣都沒了,已對媚娘心服口服。

“果決?!”郝處俊卻冷冰冰道,“韓信、彭越說殺就殺,劉氏諸王說害就害,呂後似也比漢高祖果決得多。”

“是啊。”李義琰的笑靨頓時收斂,手捋胡須不住點頭,“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於今之計且仰仗她一時,將來真遇到大是大非,咱們絕不能含糊……”

二、李賢立志

處置完政務,媚娘又到後宮走一遭,探望貴妃、賢妃、德妃乃至徐婕妤等人,親口通知遷往東都之事,叫大家早做準備——蠟燭不能兩頭燒,如今她大半心思都在朝政上,又需防備後宮有人算計。好在自賀蘭死後,眾嬪妃噤若寒蟬,沒人再敢挑戰皇後權威,即便皇帝生病誰也不敢去探望,唯恐有“越軌”之嫌。見皇後到來,所有人都笑臉相迎、千恩萬謝,一舉一動慎之又慎,倒也讓她安心。

都忙完回到蓬萊殿早過午時,李治已用過膳,正盤膝而坐,精神似比前幾日略微好些,上官琮正在施以針灸。李弘也在一旁,張羅著要為父皇煎藥,而蔣孝璋又滿頭大汗跟著他屁股後面轉,媚娘見了甚是憂心——你好好在東宮養病,不來也就罷了;你過來還得有人專門照顧你,這不是添亂嗎!媚娘又是哄又是勸,費了半天唇舌,總算把李弘打發回去了,終於能坐下歇會兒。

“一切要務都安排已畢?”李治絲毫不懷疑媚娘的能力。

媚娘輕輕倚在胡床邊:“能做的我都做了,至於戰場勝負如何,只能等消息……對啦,移駕之事恐需推遲,暫放百姓逐食,咱等開春再走吧。”

“嗯,隨你安排吧。”到這會兒李治也想開了。反正事都叫媚娘攬去了,他這一身病著急也沒用,幹脆逆來順受吧!

上官琮輕輕撚著銀針,插口道:“陛下龍體欠安,幸有皇後娘娘這等女中豪傑相助,權理朝政百無窒礙,可以安心養病,這是陛下的福分啊。”

李治哭笑不得——確是好福分,但我寧願不享這福!實在是沒辦法啊。

媚娘也曖昧一笑,摸摸李治的臉頰。擡頭再看,卻見上官琮捏起銀針的手似有些顫抖,再往這醫官臉上看,見須發皓然、皺紋堆累,額角又新添了兩塊蒼老的褐斑。媚娘這才意識到,三天兩頭見面竟從沒問過此人年紀:“上官奉禦,您貴庚啊?本宮隱約記……”沒說完趕緊閉口——隱約記得當年在翠微宮給先帝治病的就有您。她差點兒說溜了嘴,把自己老底掀出來!

上官琮聞聽娘娘之言竟未答復,專心致志起針,直到把所有銀針盡數收起,忽然長嘆一聲,跪倒在禦床邊:“就算娘娘不問,微臣也正要提及此事。為臣子者不敢言老,但我畢竟是年近耄耋之人,昔日名醫甄權年至期頤技藝不衰,號稱神針。臣既無先賢之才,恐也不及先賢之壽,近來自身頗感不便,何以侍奉王家?再者至尊染病多年,臣徒勞數載卻始終不能根除風疾,也實在無顏再享這五品俸祿,甘願自請解除奉禦之任,告老林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