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抄檢東宮,媚娘扳倒李賢(第3/9頁)

其實不只李治,朝廷上下對太子近來的行為都頗有非議,尤其是東宮官員。劉訥言、格希元、高政、韋承慶等輩,他們親眼目睹李賢越變越壞,剛開始大家以為這是太子為消解天皇猜忌而采取的策略,然而他的行為卻越來越過分,此時所有人都能感覺到天皇對太子尋歡作樂的不滿了,李賢卻絲毫沒有收斂之意,尤其令人難以啟齒的是他對趙道生的寵愛。龍陽之風古已有之,有此嗜好的帝王將相多的是,但這終究不是光彩之事。可李賢對趙道生的寵愛已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食則同案,臥則共枕,出雙入對,打情罵俏。

東宮僚屬們實在看不下去了,紛紛向李賢上諫,李賢的反應卻甚是不屑。太子司議郎韋承慶為此特意寫了一篇《諭善箴》,李賢看後大加贊賞,可放下文章依舊和趙道生我行我素。韋承慶突然感到一陣強烈的恐懼——五十年前大唐王朝曾有一位太子,那位太子豐姿峻嶷、文武雙全,同樣曾被父皇寄予厚望,同樣有一批誠心擁戴他的宰相和東宮屬官,可後來那位太子在讒言和父皇嚴厲的訓教下性格日益扭曲,變得縱情聲色、嬉戲無度、不務正業、不聽勸諫,沉溺斷袖之愛,最終走上一條不歸路……而現在,李賢跟那個人越來越像啦!

作為韋思謙之子,韋承慶覺得自己該秉承父親正義敢言的作風,作為東宮司議郎,他的職責是侍奉規諫、駁正啟奏,有責任匡正太子過失。想來想去,苦口婆心不若釜底抽薪,幹脆上書天皇鏟除佞幸,一勞永逸絕此後患。

可他萬沒想到,出於一片赤膽忠心所上的這份奏疏,最終竟成了太子的催命符……

二、抄撿東宮

觀風殿內寂然無聲,群臣已散朝而去,唯有二聖肩並肩坐在龍書案前,而案上就擺著韋承慶的奏疏——李治的眉頭已經擰成個大疙瘩,卻始終不發一語,媚娘則低頭擺弄著腕上手鐲。

然而關心的人未必真能窺透,貌似不關心的人未必真不在意。

“不像話!”過了許久李治才發作出來,“這小子越來越不像話!光是放縱玩樂還不夠,竟還有這等醜事,和一個……這簡直是丟皇家的臉!”他覺得難以啟齒,氣得把奏疏扔到地上——其實近來他已意識到自己打壓李賢有點兒過,很想收手了,但現在李賢又開始作孽。他既想教訓兒子,又不忍再叱責,心裏甚是矛盾。

“人家好心好意告訴咱,你拿奏疏撒什麽氣?”媚娘屈身拾起,又放回桌上,“此事暫放一邊,我看這韋承慶文筆倒是甚佳,瞧瞧這詞句。‘人之用心,多擾濁浮躁,罕詣沖和之境……’”此刻韋承慶寫的這些話反而成了媚娘刺激李治怒火的利器。

“別念了!還嫌不丟人?”

媚娘把奏疏往桌上一放,大大咧咧道:“嗨!你也別生氣,其實他跟這個趙道生的事我早就聽人議論過,沒當回事,就沒跟你提。”這話半真半假——趙道生之事她確實早聽周思均匯報過,但絕非不當回事,恰恰相反她覺得此事太重要,是個不錯的殺手鐧,計劃留待關鍵時刻將之拋出,現在緊要時刻到了,大事成不成就看今日了!

“沒當回事?”李治越發動氣,“整日裏賢兒什麽閑七雜八的事都跟我念叨,這反倒不說?這關乎東宮聲譽,若傳揚到市井,叫百姓怎麽看待太子?”

媚娘嫣然一笑,信口道:“從古至今這等事多了。漢武有韓嫣;漢哀有董賢;魏明帝曹叡和曹肇是同族兄弟,兩人還不清不楚的;西燕威王慕容沖還給苻堅當過男寵呢,有什麽大不了的?就是本朝不也出過這種事嗎?當年……唉!不說了。”

這句話不說出來比說出來更厲害,大唐朝確實出過一位有斷袖之癖的貴族——正是李治的大哥李承乾!

媚娘見李治已漸有驚恐之色,又故意開玩笑道:“聽說陛下當年在東宮時有個車夫叫安畢羅,長得很英俊,你待他也極恩寵,群臣看了都妒忌,是不是你們也……”

李治根本沒聽見媚娘說的什麽,他已心亂如麻——當年李承乾和男寵合歡的事他親見親聞,而今李賢也有此癖好;當年李承乾因失愛於父皇自暴自棄、縱情聲色、遊獵無度、不聽勸諫,現在李賢似乎也快這樣了,而李承乾最終發展到陰謀叛亂,想篡奪父親的皇位!

媚娘在旁窺伺知道時機成熟,終於說出了醞釀很久的話:“陛下若實在看不過去,索性把這個趙道生抓起來,順便審問一下,看東宮還有什麽不才之人,都一並處置了,再給賢兒重新派幾個賢良君子,不就行了?”

李治的雙眼緩緩從奏疏上移開,擡頭看著媚娘。

媚娘繼續道:“既有奏疏,正可派禦史大夫高智周處置此事。另外我薦裴炎共預,他是個老實的讀書人,不會為難賢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