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抄檢東宮,媚娘扳倒李賢(第4/9頁)

李治依舊不語,直勾勾看著媚娘。

媚娘感覺自己的心都快蹦出來了——可惡!他還是我對有戒備!裴炎乃我拔擢,高智周品性軟弱,只怕他已料到我欲從中下手。

可是沒辦法,媚娘招術盡出,成敗只在此一舉,不能軟。她故作坦然之態,毫不畏懼地與李治對視。過了好久,李治尖銳的目光才漸漸柔和下來,又漸漸迷惘起來。媚娘仍不敢掉以輕心,見他嘴唇剛一翕動,馬上搶先道:“你若實在不放心,再挑個人主審此事。”

“也好。”

媚娘心中早已算好,靜靜等待他說出那個人的名字。

果不其然,李治緩緩道:“讓薛元超主審,高智周、裴炎協辦。”

“行。”媚娘表面沉著,實則亢奮不已,連禦案下的腿都在不住顫抖——蒼天不負有心人!終於讓我熬到這一天啦!羅網已成,此事已有七成勝算……

然而做事周到的媚娘已擁七成勝算還不滿足,她決不允許尚存三分變數。於是當天夜晚三更時分,一位不速之客敲響了洛陽城東薛府的大門。當薛元超被家仆從睡夢中喚醒,告知來者名姓的時候,他頓時睡意全消,當即披上衣服出來相見。

“薛公,這個時辰,冒昧叨擾了。”

薛元超連忙抱拳施禮:“何言叨擾?老夫衣冠不整,切莫見笑。”論官職他是宰相,論年紀他更是比來者大了三十多歲,可是絲毫不敢怠慢,因為來者是天後之侄、宗正卿武承嗣。

此時武承嗣身穿一襲便服,未帶仆從,親手挑著一盞小燈籠,只寒暄了這兩句,立刻開門見山:“晚生有要事與您說,請將從人屏退。”

夜貓子進宅,無事不來。薛元超明知不會是什麽好事,卻也不敢開罪,趕緊揮袖摒去身邊仆從,這才問:“大人來此有何賜教?”

“天皇明日將有詔令,委公與禦史大夫高智周、黃門侍郎裴炎,審問東宮戶奴……”

薛元超剛聽了這一句便覺如墜冰河,渾身血脈都涼了!

“近來朝廷不寧,東宮亦多失德處。不過您老人家放心,天後知您乃海內名士,雖為主審,恐不屑刀筆吏之事。高公又是素來敦厚之人,所以此事恐要偏勞裴炎了。娘娘命我前來並無他意,只希望薛公謹守謙誠之德,凡事三思,不要讓天後娘娘失望。”

一句“不要讓天後娘娘失望”真是意味深長,薛元超心中如明鏡一般——她要構陷太子,不準我作梗!忙尋托詞:“此事待老夫來日覲見天皇,再作定……”

“不必了吧?”武承嗣訕笑著打斷,“聖上近來病體不佳,薛公就別再打攪了。”

“老朽無才無德,恐不堪此任,懇請天後另擇處事嚴明之臣。”

“此非天後之意,您這主審官乃聖上欽定。”

“什麽?!”薛元超愕然,“容老夫……我想想……”

如果說這世上除媚娘之外還有別人對李治了如指掌,那此人必定是薛元超。作為李治幼年的玩伴、啟蒙師傅的侄兒、堂姐的丈夫、潛邸的重要幕僚,他和李治的關系絕非一般臣子所能媲及。連同為宰相的高智周、中書舍人郭正一這樣的大人物最早都是他向朝廷推薦的,也足見其資歷之深、威望之高。從某種意義上說薛元超是李治最信任的臣子,甚至可視為李治在群臣中的代言人。

可在信任和器重背後,似乎也隱藏著某些不可明言的東西。當年李治剛剛廢王立武奪回大權,薛元超就已升任黃門侍郎——門下省副長官,二十多年過去,他的職位仍是中書侍郎——中書省副長官,然後不尷不尬地加了個同中書門下三品,檢校太子右庶子。既然薛元超如此受信任,為何至今僅是兼職宰相?固然他有過幾次貶官流放的經歷,但以他的資歷和才幹不足以擔任中書令嗎?這個問題的答案薛元超自己最清楚——不是不夠資格,恰恰是因為太有資格了。

世人都知道高祖有裴寂,太宗有房玄齡、魏徵,而李治真心倚重的宰相又是誰?從李治繼位至今,已經有四十人先後躋身相位,他們當中除了李、許敬宗這兩位身歷三朝的老資格,其他人都像走馬燈般在世人眼前一晃而過,即便榮寵至極如李義府,到頭來也只是曇花一現,就沒一個能穩居相位與李治相始終的人。固然因為朝中多了個不安分的皇後,增添許多變數,但更重要的是李治根本不想有這樣一個人,寧願讓兩個強勢人物互相制衡,或者一群平庸的人商量個沒完,也不想讓一個能力出眾、威望崇高的人久居相位。而薛元超恰恰是有此可能的,憑他和李治的特殊關系和廣泛人脈,一旦當上中書令或者侍中一定會權勢遮天。所以李治寧可讓他以非宰相之身行宰相之事,也不會把那個位子輕易交給他——試想一個連舅父、妻子、兒子都不信任的皇帝,對朋友的信任又能有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