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第4/19頁)

拉攏吳幵、莫儔,重用王時雍、徐秉哲,這一條又是斡離不的重要謀臣劉彥宗建議的。這時金朝方面,經過斡離不的委任、粘罕的認可,已正式任命劉彥宗綜理主持經濟方面的事務,畀以全權。連得太祖皇帝特別賞識擢拔的宗室大臣後來封為陳王的完顏希尹,在外交事務上立有殊勛、目前已轉到後勤部門的撒盧母以及粘罕親信高慶裔等三人,雖經粘罕鄭重推薦,也不得不屈居劉彥宗之下,成為他的助手。

劉彥宗新官上任後,要拿出一點顏色來給宋人看看。淵聖回鑾時,他讓淵聖帶回一封粘罕、斡離不聯名親筆署押的信,內開:

某某、某某等謹致書於大宋皇帝。提師遠涉,唯賴金銀犒設軍兵。初破城時,本議縱兵,但緣不忍,以致約束。今欲犒賞諸軍,議定合用金一百萬錠(五千萬兩)、銀五百萬錠(二億五千萬兩)、緞子衣絹數不限(無限之數),官私望早依數應副雲雲。

這裏提出的數字,勒索黃金比第一次圍城時又增加了十倍,白銀增加五倍,好在它們是無法完成的,也是不能談判的,樂得提出來向宋朝作無厭之求。淵聖皇帝把信轉交給計臣王時雍,王時雍駕輕就熟,把老文章重抄一遍,另擬榜文,請淵聖過目後,連夜刻印出來,張貼在東京城裏的通衢大街上:

勘會大金軍既登城,斂兵不下,保全一城生靈,恩德甚厚。今奉到國相、太子致禦書及樞密使劉都統函索犒軍金銀表緞若幹,自當竭力應付。除內藏元豐庫及龍德、寧德兩宮禦前皇後閣裏太子宮並臣僚之家,已根刮到數目外,大段缺少。今曉諭權貴戚裏豪富之家及凡有金銀表緞人戶,各仰體大金之恩,一匹一兩以上,盡行轉納。差王時雍、徐秉哲主管四壁收受秤數交割大金軍前。如敢隱匿,仍許諸色人告,以一分給賞,雖奴婢告主,亦不坐罪……並布措置施用。

十分了解宋朝情事的劉彥宗知道經過兩次圍城之役,宋朝的國庫已竭,榨不出多少油水來。他目光炯炯地注視著榜文中談到的“元豐內藏庫”。如非經過實地調查,他決不輕易相信榜文中說到“已根刮到數目”這一句輕描淡寫的話。

元豐內藏庫,原名“封樁庫”,始創於宋太祖趙匡胤年間,已歷一百多年。趙匡胤統一天下後,殷殷以燕雲猶淪於契丹為憂,特在內廷創設“封樁庫”,規定三司使每年要在國家收入項內提出一定成數的金銀財帛,作為羨余項目撥入封樁庫。封樁庫定下了嚴密的制度,庫房鑰匙要由官家本人掌管。每次新君即位時,都根據太祖皇帝遺訓,“封樁庫候財貨豐殖,即用賞戰士,以取燕雲之地,子孫不得別用”,在太廟起誓。這道宣誓手續頗有點吳王夫差即位後每經過一道宮門就有人提醒他“夫差,爾忘爾父之恥乎”的味道。一來要子孫不忘收復燕雲之地,二來限制他們不得擅自動用。要經過這道手續,新君才得領受大行皇帝或禪位的老皇帝留交下來的鑰匙及賬冊,才算是過了明路而不是偷偷摸摸私相傳授的皇帝。

北宋諸皇帝不敢冒家訓之大不韙,即使碰到經濟危機十分嚴重,國庫如洗,甚至只剩下一本空賬簿那樣的窘境中,對封樁庫還是不敢正眼兒相覷,隨便動用。每年應該入庫之物,也不敢有所短缺。

神宗皇帝可算得是太祖皇帝的克肖子孫,他變法改制,一心要富國強兵,西陲用兵多年,都不啟用封樁庫,反而增加了入庫的財物,三次擴建庫房,在思想上和物質基礎上做好了收復燕雲的準備工作。

到了元豐年間,經過他第二次擴建後,封樁庫已擴大至九十二間庫房,裏面滿滿堆著金銀財帛和軍需物資。他禦制了四言詩、五言絕句、五言律詩各一首,表達他克紹箕裘不墮祖志的思想感情。

四言詩是:

五季失國,獫狁

造邦,思有懲艾。

爰設內府,基以募士。

曾孫保之,敢忘厥志。

五言絕句是:

每虔夕惕心,妄意遵遺業,

顧予不武姿,何日成戎捷?

五言律詩是:

龍虎興昌運,山河鎮國都。

龜疇延寶祚,鳳德顯靈符。

道盛堯咨嶽,功高禹會圖。

九重方執象,萬裏定寰區。

這第三首詩是神宗皇帝本人的暢想曲,他練兵理財,目的就是希望有這樣的一天,收復燕雲,平定契丹,萬裏寰區一統。可惜西北用兵,勝敗互見,北伐之師,未能實現,賫志以歿。這三首詩共計有九十二個字,他小心地不讓詩中出現重復的字,每個字就作為每一間庫房的編號標目。

庫房的大小不等,裏面貯藏物資的價值不同,宮廷中對此又諱莫如深,不讓外界知道,因此很難估計出一共有多少庫存,價值若幹,但可以斷言的,在神宗時期,封樁庫是空前興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