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贏家

1863年12月,李秀成向洪秀全進“讓城別走”之策,意思是說咱們困守南京肯定是死路一條,還不如放棄南京換個有利的地方打遊擊以圖再起呢!

人最先衰老的從來不是容貌,而是那份不顧一切的闖勁!年近五十的洪秀全早已失去當初的創業勇氣,果斷地拒絕了李秀成:怕什麽!我們就據城一戰,我的天兵多過水,將會把天京守得像鐵桶一般!

1864年6月,死也舍不得離開南京的洪教主“升天”,死因一說為病死,一說為自殺。

同月,洪秀全16歲長子洪天貴福繼位,是為幼天王。

7月下旬,曾國荃攻陷南京,縱火,屠城。

火光映天,血水橫流!不時傳出被燒死和殺死的太平軍士兵、普通老百姓的慘叫聲,這是慘無人道的人間煉獄!

無力回天了!

城外不遠處,李秀成深情地凝望了身旁這匹曾經陪伴自己轉戰千裏的忠實夥伴最後一眼,果決地將馬韁交給自己拼死救出的洪天貴福:幼主,趕緊走吧,有多遠走多遠!

聽著漸漸遠去的馬蹄聲,李秀成問自己:我走不遠也走不快,在前方等待我的會是什麽?

幾天後,曾國藩在囚牢裏面見到了力竭被俘的傷痕累累的李秀成。曾國藩沒有出言諷刺這位多年的對手、這位令數萬湘軍喪命的敵人,只是勸他“下海”,投降吧。

曾國藩其實也就是按照成王敗寇的老套路走一下形式主義,根本沒有對自己這麽低劣的誘供技術抱有任何成功的希望,但李秀成的回應卻讓他很吃驚。

在接下來的幾天裏,李秀成戴著腳鐐寫下了一份後世稱之為《李秀成自述》的手稿,並將其交給了曾國藩。因為手稿中多少流露出對太平天國最高領導人洪秀全的不滿情緒,以及一些吹捧曾氏兄弟並希望他們收降自己部眾甚至為敵人清朝著想的字句,所以很多人據此認為李秀成投降清朝了。

謬矣,大謬!

一個一等王爵、位高權重的太平軍總司令,還需要靠投降博取金錢富貴嗎?

一個在天京陷落死戰突圍後將自己的寶馬讓給幼主的忠臣,一個雙手浸染滿洲貴族、八旗子弟鮮血的將軍,還會天真地認為朝廷可以容他活命嗎?

一個深刻反思太平天國為什麽會失敗的重臣,難道還不能據實且不過分地評論幾句自己的領袖人物嗎?

一個敗給了值得自己尊敬的對手的軍人,難道不能給對手幾句褒揚嗎?

一個負責的領導者,還不能放低姿態為跟隨自己廝殺多年的部下求一條生路嗎?

一個心有不甘而又力難回天的能者,一個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指出帝國主義才是首要敵人(要防鬼反為先——《李秀成自述》)的人,難道沒有資格考慮一下太平天國之後的中國究竟去往何處嗎?

無論從哪個角度說,李秀成都是不可能投降的,最多只能責其態度不夠大義凜然。

現在想來,李秀成之所以寫下這份令他尷尬的手稿,無非是想讓別人知道他是怎麽死的。李秀成料想到自己身陷敵手,恐難苟命,與其閉口緘默身死,被清史唾為碌碌反賊,與草寇為群,不如借機將自身十余年投身天國的經歷自述下來,算是對自己一生波瀾壯闊的事業的得失總結。

一個坦然面對人生得失的人是不可能怕死的。

寫完手稿一天後,李秀成微笑著迎來了自己最終的結局。

死而足願,歡樂歸陰!

1864年8月,李秀成被曾國藩就地處死,時年42歲。

10月底,洪天貴福被俘,隨後被處死。

至此,稱霸南方十四年的太平天國正式滅亡。

雖說太平天國滅亡的劇情很俗套,但這場農民起義的作用還是很明顯的:清朝雖然沒亡,但也被狠狠地扒掉了一層皮,這場戰爭消耗掉了清朝太多太多的力量,使得後來的那些真正有能力推翻一個朝代的英雄們有更多的機會跟這個朝廷掰掰手腕。

這場綿延十多年的戰爭終於結束了,紫禁城裏的慈禧終於可以睡個好覺了,但她真的贏了嗎?

她是勝利者沒錯,卻絕不是最大的獲益者。最終的贏家是趁勢而起掌握兵政實權的以曾國藩為首的漢人大臣集團。前面說過清朝的國策就是壓制漢臣,所以漢臣若想走正常的流程掌權,除非清朝滿人高層集體精神病。

曾國藩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一個人的成功絕非偶然,他必須得在某些重要關頭創造出傑出的成就,機會與能力缺一不可。

太平天國都滅亡了,那北面的撚軍也就撐不了多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