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再起卻依舊很郁悶(第3/4頁)

眾人退出之後,宗澤想到山河殘破,壯志難酬,不禁淚水盈眶,吟出了一句杜甫詩:“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翌日,也就是七月初一日,風雨晝晦,暗無天日。宗澤再無他言,只連呼三聲:“過河!過河!過河!”呼罷,伸臂怒目而逝。聲聲泣血,神人共悲!噩耗傳出,城中軍民頓時哭聲震天。

宗澤死後,他生前聚集的二百萬義兵,因為對朝廷不滿,全無鬥志,很快也就解散了。

如此,南宋苦撐的局面越發艱難。

紹興二年初,李綱又出山了。這一年,李綱年屆五十,到了“知天命”之年,他的次子又給他添了一個孫子。

這次出山的原因在於:鐘相死後的大楚義軍越戰越勇,屢敗官軍,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廣東均大亂。二月八日,高宗不得不起用李綱來“滅火”了,他任命李綱為觀文殿學士、荊湖廣南路宣撫使、兼知潭州,並令李綱從廣南兩路籌集軍餉。

李綱隨即建議道:“廣南素號薄瘠,米谷不多,財用缺乏,加之朝廷連年征稅,大覺困匱”,不主張在兩廣多籌軍需。

閏四月初,高宗派了內侍前往福建撫慰李綱。當月二十四日,宣撫使司開司辦公。

這時,李綱得到廣東經略安撫使的情報,說是義軍曹成部由湖南進抵廣西賀州,並派兵打到了廣州附近的懷集縣,而廣南東路的將兵經過損耗,已“不滿千人”。他上奏說:“萬一廣州失守,其余州郡多無城池,肯定望風奔潰,其害不可預料。”他要求朝廷速調大將韓世忠應援廣東。

李綱的屢次告急,引起朝廷重視,急調嶽飛部前往廣西擊曹成,大敗曹成於賀州,使廣州轉危為安。

此外,李綱在任上,還為廣州百姓做了另一件好事。

早在紹興元年,廣東當地爆發了“廣賊鄧慶、龔富圍南雄州”之亂,因廣東兵力單薄,朝廷曾調江西副鈐轄張忠彥率兵二千余人赴廣東。李綱任湖廣宣撫使後,張忠彥在廣州“脅制州縣,供應以萬計,一路為之震擾”。並且這個張大帥居功自傲,拒不受李綱節制。李綱聞訊,在赴任途中即奏準,由樞密院行文,令該軍回江西。但是張大帥又推托未接到公文而不肯開拔。李綱抵達長沙後,上奏道:“張忠彥現在廣州招納亡命,在軍中日夜謀議,恣為不法,愈見狂悖。”但是驟然除去張忠彥容易引起兵患,因此朝廷也有所顧忌。李綱察知張忠彥有想當知州的意圖,便推薦張忠彥為知嶽州(今湖南嶽陽),把張調離廣州,待到湖南後再將他除去,為廣州免去了一場可能的兵亂。五月六日,李綱起行。剛一入湖南境內,他就加強了防衛措施,迫使義軍曹成部七萬人離開湖南地界,又勸降了步瓊、王進等五萬余眾。湖南自此全境平安,流民歸業。

當年十一月,朝廷又令李綱為主帥,統領本部及解潛、劉洪道、程昌禹等四路大軍,進剿義軍。

但是還沒等各路大軍集結好,李綱忽然又被罷免。

這又是因為有人論奏而被罷,高宗不知道怕的什麽,把荊湖廣南路宣撫司撤銷,唯給李綱剩下了一個湖南安撫使的職務,也就是僅領湖南一路的軍事。

這也許是怕李綱聲望再起、鬧得朝廷再次尷尬。

這是典型的好人不得好報。其實李綱這次在湖南主軍政,顯示出非凡的才幹,為當時的朝廷解了不少憂困。

長沙也是個兵火連年的地方。早年間李綱曾路過這裏,印象中是個繁華都市,“煙雨蒙蒙十萬家”;可是現在那些華麗屋宇只剩下一些殘磚碎瓦了。

李綱在赴任途中,看到田野滿目荊棘,一路人煙稀少,空有山川,不禁傷懷。他下得車來,招呼父老問話。

父老們未曾開口,就已涕淚橫流,他們向李綱訴說:自從金人進犯長沙以來,這裏就是連年巨寇如麻,血流成河。

更讓百姓們不堪忍受的是——

盜賊縱橫尚可避,

官吏貪殘不堪說。

挾威倚勢甚豺狼,

刻削誅求到毫發!

朝廷遠在九重天上,哪裏能知道這些民間疾苦?派來了解民情的大員,也因縱容地方官而失察不報。

李綱聽了這些哭訴心如刀攪。

他到任後的第一個動作,就是行文各州縣,要求盡罷對民間過分的征繳,嚴懲奸滑官吏。其中的巨蠹大惡一定要下獄追究,要把這些危害國家的“社鼠城狐”一掃而光!

李綱來到長沙,渾然忘卻了自己的年紀,奮身忘我,投入了剿賊安良、重建地方的工作。

他向四路軍民宣示朝廷威德,依次平定“諸盜”,收編了起義軍精銳一萬二千人,配屬地方軍,大大增強了各地的治安力量。他還針對湖南沒有水軍的弱點,創制了先進戰艦數十艘,招募和訓練了水軍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