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攻防戰(第3/6頁)

“聞到煳焦味時就應當發覺了!”楊秀清在象鼻山陣地上反省道。

城外民房並不密集,點火燒著後也不會延燒成一片,是以太平軍趕到時,火已滅了。也許是天色昏暗,軍中並無人發現異常。現在回想起來,很多人確實聞到了些煳焦味。太平軍死了八人,傷了五十多人,這些傷亡本來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據說桂林在太古時是海底,這裏有很多石灰巖奇峰。象鼻山就是奇峰之一。山邊有個大洞,名水月洞。跨越山洞的那部分山,好似大象鼻子,故名象鼻山。佛教中,普賢菩薩是騎白象的,此處既名象鼻山,山頂自然要供奉普賢菩薩。明代時,這裏建造了一座寶瓶形塔,人稱普賢塔。普賢塔一、二層呈八角,上面是圓瓶形,頂上是圓形傘蓋,鑲有兩個圓的九輪。在二層北面墻壁的青石上,則刻有南無普賢菩薩的線刻像。象鼻山並不大,但山上有唐宋時代石刻六十余處,是關心書法的文人常要到訪的地方。普賢塔高十三米有余。太平軍在離塔不遠處安上了大炮,從這裏可以炮擊城內。

從象鼻山可以看到文昌橋邊的牯牛山,那裏也築了炮台。漓江從山前流過——這是桂林城的護城河。當時,城墻一般是用磚砌成。桂林盛產石灰石,城墻也由石灰石砌成,堅固得很。

“好喝!”

連理文打起水月洞下象鼻潭裏的水,此潭以水質好而聞名。當地盛產一種“三花酒”,若釀此酒,非要用這象鼻潭裏的水不可。包圍戰要打多久,誰也不知道,所以太平軍對糧食和彈藥都節約著使用,唯獨對水沒有限制。盡管到處都有水,但士兵們仍天天在象鼻潭邊排著長長的隊伍。

這裏有著生活的氣息。在作戰時也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可說是太平軍的特點。

“理文,這可不行呀,好喝的水叫男兵們獨占了。”李新妹站在理文身後說道。

“是呀。”理文回頭看了看她。軍中有婦女,生活氣息更濃。但自創立女營以來,男女嚴格有別,雖丈夫、兄弟,也不準接近。男兵們在潭前排隊,女兵便不能插進去。

“應當分上、下午輪流打水。”新妹道。

“應該這樣。我們去提個建議吧。”

“這雖是生活瑣事,但我覺得很重要。”

“是這樣。我也同意你的看法。”

“能把這座城拿下來就好啦!”李新妹凝神望著潭水對面的城墻說道。

太平軍想以永安為據點,匯集響應造反的勢力。但那山間小城,如何能引天下人注目,桂林乃是省會,素以美景聞名天下,太平軍若拿下此城,情況便大不相同。

“新的世界就要誕生啦!”李新妹眼裏閃耀著光輝。她雖在“土匪窩”中長大,卻難得是個真正的理想主義者,之前的失敗並沒有挫傷她的理想。

舉兵起義已一年有余,太平軍每日裏風餐露宿,沙場鏖兵,一個個灰頭土臉。可不知什麽原因,在理文眼裏,新妹越來越顯得漂亮。

遠處傳來炮彈的爆炸聲,牯牛山附近揚起了一股塵煙。桂林城已在太平軍大炮射程之內,當然,太平軍炮台此時也在清軍大炮射程之內。不過,兩軍彼此儲存的炮彈都不多,誰也不想在決戰時斷了彈藥,是以雙方炮擊並不怎麽活躍。

“我不太喜歡包圍戰,太沉悶了。”理文道。

“是呀。”李新妹點了點頭,

“跟不露面的敵人打仗,確實沒什麽意思。看不到鼻子、眼睛,真有點兒……”

兩人正在交談時,遠處傳來了馬蹄聲,風中還夾雜著“敵人來啦!”的喊聲。

“敵人?”李新妹踮起腳,朝城門看了看。桂林城門緊閉,並無動靜。

“從永安追來的敵人!是敵方大將烏蘭泰!”這喊聲逐漸遠了。

“烏蘭泰追來了。”

“有勇無謀的家夥!”

“不過,跟他打仗倒不那麽沉悶。刀對刀,槍對槍,很是痛快!”

到處都喧騰起來,遠處近處都傳來號令聲。奇怪的是,在這緊迫狀況下,理文突然瞌睡起來,盡管說戰鬥中也有生活,但是看來戰鬥已成為生活了。

理文打了個大哈欠。

“啊喲,打哈欠!嘻嘻嘻。”李新妹笑了起來。

在極其平凡的大頭山與有著很多洞窟的山群白龍洞之間,架著一座將軍橋,名字雖響亮,卻只是座普通的橋。白龍洞是總稱,在大大小小各個洞窟中,最大的洞窟是白龍洞,那裏有白龍廟,洞下有一眼清泉,名白龍井,它的水質也極佳。除白龍洞外,此處還有玄巖洞、馬皇洞和龍背洞等。太平軍就駐在這些洞窟裏,城外民房都燒光了,洞窟就成了最好的營房。白龍洞內有歷代名士書法的石刻,明代的最多,但也有唐代李勃的詩碑。來自農村的太平軍戰士當然不會欣賞這些,但石刻的事還是在軍中傳開了。對石刻感興趣的人雖少,也包括了翼王石達開。他在看過象鼻山石刻後,又繞到白龍洞裏來了。